曹燦輝:如何讓大學生不“宅”?
作者:曹燦輝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你好,我快到2號樓了,請下樓拿你的外賣。”“我是外賣,一分鐘后到樓下取餐。”這樣的場景,在如今的大學校園中屢見不鮮?,F(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利用外賣網(wǎng)站或手機APP預定外賣餐食帶回宿舍用餐;甚至如果沒課,有的學生會在宿舍宅一天,只有在取外賣的時候才踏出房間。(2月16日新浪網(wǎng))
的確,現(xiàn)在的一些大學生很“宅”,也“懶到家”,吃喝叫外賣的不少。在高校最近這次放寒假之前,有記者走訪了山西省城3所大學,一天之內,6個女生宿舍,3個男生宿舍,共有52名同學,有9名同學點了外賣。“有誰在宿舍叫過外賣呢?”山西大學的董老師在班級里提出這個問題,也發(fā)現(xiàn)叫過外賣的人還不少,全班46名同學,有20個人舉起手來。
大學生叫外賣,偶爾為之本也沒有什么不可,不過,長期這樣做,問題就會出現(xiàn)。外賣要使用一次性餐盒來盛放,而這種塑料餐具,遇高溫會變形甚至會散發(fā)出有毒物質,雖然毒性微弱,但是長期食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大學生如果選擇去學校食堂吃飯,飯菜衛(wèi)生會有保證一些,也能學習到一些吃飯的禮儀,有利于增進社交能力。況且,大學生經(jīng)常不出“宅”,坐著不活動也會讓自己的身體機能下降,有礙身心健康。
雖然大學生很“宅”,而選擇吃喝叫外賣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是有這么幾點卻是相通的:看好外賣的口味和方便簡單快捷;一些學生懶散風氣很濃;校園餐飲生活文化欠缺;高校和社會沒有將其當回事以致于“引導”不夠。
讓大學生出“宅”,告別“懶到家”, 需補齊“引導”短板。
高校要當好“引導”的主力軍,把這當作自己教育的題中之義和實踐大學精神的應有體現(xiàn),不可借口大學生是成年人了,而“不管”他們吃喝拉撒的生活實事。要在校園文化方面多想辦法,比如,課余、節(jié)假日、雙休天組織大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文體活動和社團活動,減少他們“宅”著玩手機耍游戲的機會,對大學生生活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要通過科學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指導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嚴格宿舍管理制度,對大學生作息時間作出嚴格規(guī)定,即使星期天也不例外,組織宿舍管理員進行檢查督促評比。還要提高學校食堂飯菜質量口感,“吸引”大學生多來食堂就餐。
社會輿論新聞媒體也要在“引導”上多作積極工作,家長不忘鼓勵子女走出“宅”門。
當然,大學生出“宅”告別“懶到家”,自己才是主因。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避免讓自己脫離集體,多參加戶外活動,多與同學朋友溝通,擺脫網(wǎng)絡依賴,不虛度時光,不虛耗精力,樹立朝氣蓬勃的大學生形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關育兵:春節(jié)“催生”是全面二孩的“余震”
李云勇:有了“愛心墻”,更需“愛心橋”
李強:別讓野保硬法規(guī)淪為“紙老虎”
郭喜林:女大學生喜獲三胞胎 誰是親爹?
程振偉:張雨綺越火越辜負周星馳本意
今日“狼狽”戲碼只因當時貪欲難收
“交警跪在風雪中”背后究竟是什么?
張立美:破解留守兒童困境關鍵在家庭之外
李強:“租女友”還要堅挺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