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自己
作者:郭喜林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面對非凡復雜的社會,不如靜下心來給自己寫一篇按摩創(chuàng)傷的心靈雞湯。
自己與眾不同,人家一個個是從農(nóng)村來到城市憧憬著一切美好與幸福,而我是從城市走向農(nóng)村,跟著被劃成和被改造的右派父親與右派家屬的母親一起回到山西太行山上的老家,在風刮日曬的18年里修理地球上生長的莊稼,而自己卻種著糧食餓肚子。
在當右派崽子的歲月里,每天生活在拘謹、饑餓、掙扎而又不能與人反抗的精神壓抑中。18年的青春年少沒有歡樂與笑容,沒有穿新衣和吃一塊肉的生活祈求。18年,被父母教化出來的永遠是忍讓,忍讓,再忍讓。
一則寓言中講,兩只羊對頭行進在獨木橋上互不相讓,結果強壯的將弱小的擠到橋下而被河水淹死。我就是那只弱小的羊,不管在什么情況下,我都不能與人爭強好勝,不管誰對誰錯,自己首先有錯,得給別人家孩子及他們的父母道歉,而自己還要回家受到父母的棍棒懲罰。我沒有享受別人相讓的權利,我只能把方便讓給他人,我就是那只被擠掉進河里可以被淹死的羊。
然而我再弱小,也要搶著去干那既臟又累的重活。即便我不主動去干,生產(chǎn)隊長也會給派這樣的活。而我的工分卻不能平等地享受與其他男女勞力一樣的待遇,我的工分一經(jīng)社員評議就會大打折扣。諸多的不公平,在18年里不知有過多少,更不知為忍讓心中的委屈暗自流下過多少次心酸的眼淚。久而久之,忍讓已經(jīng)成為我習以為常的處世方式。
當我從農(nóng)村又回到城市以來,時時謹小慎微的生活在這個城市。也許,父親走過的彎路、遇到的溝溝坎坎讓我刻骨銘心。所以我暗自下定決心:不管什么事,在城市我能忍還得忍,能讓還得讓,我決不向任何人發(fā)起挑釁,決不以冤報冤、以牙還牙。我要以德報冤。不管以前還是現(xiàn)在與將來,我永遠不與任何人斗狠。
在城市里,有燈紅酒綠,歌舞升平,金錢利誘,美女如云。但這些都不屬于我們,屬于我們的只有本分做人,認真做事,不貪圖享受,不被他人及一切利益所驅使。
我不僅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反右運動受珠鏈的其中一個,而且是文化大革命和九十年代國有企業(yè)職工下崗失業(yè)的其中一個。老婆失業(yè)又久病不愈,上有年邁多病的父母,下有上學的兒子。難啊,難!但不管怎么難,也得挺直了脊梁往前走。
好在,我有許多同情與支持的親朋好友,以及友善相處似如親兄妹的街坊四鄰相助。不管日夜怎么操勞,總算艱難地供孩子上了大學,我終于闖過了黎明前的黑暗,我總算挺過來了!這,難道不值得為自己慶賀一下嗎?
其實,我也沒怎么大呼小叫地讓人為自己慶賀什么,我不擺宴席,不收禮金,只是平平靜靜地回答了親朋好友、街坊四鄰關心的詢問:“孩子考上了吧?”“考上了。”“考到哪了?”“遼師大”。“那好,那好!”聽了“那好”兩個字,足已讓我的心靈得到撫慰。
我不祈求什么花天酒地的生活,也沒舍得領著老婆孩子走進飯店舉杯碰盞,只在家里略為改善一頓生活,樂呵一下足也!
已經(jīng)離世的父親曾經(jīng)告誡我:“生活中滋生的愁,比太行山上的樹葉還稠。不管在什么時候,做人做事不能沒有深謀遠慮,不能只想著眼前如何享受,而不顧以后遇到苦日子怎么辦?”這語重心長的囑托,讓我們從中受益匪淺,就像烙印一樣,深深地銘刻在我心里。
通過生活的百般歷練,我從生活中得到了一些啟示:人活著,就要想辦法快樂起來。即便苦中作樂,也會讓你對未來更有勇氣和信心。俗話說得好:“人比人,氣死人。”咱和誰都不攀比,什么時候都不與有權、有勢、有錢的人比,也不與那些日子比咱過得好的人家比。咱比,只和自己以前最艱難的那些日子比,這樣越比越高興,越比咱越知足,越比咱就更加信心百倍。
歲月的日子還很長,只要過好自己的每一天,那就是很幸福的事。不是嗎?我根本不需要空想那些沒用的東西,只有腳踏實地接地氣,才能讓自己心安理得健康快樂。
兒子大學畢業(yè)不僅有了工作,而且結婚成了家,我現(xiàn)在沒有不快樂的理由。只有保持身體健康,才能讓兒子和兒媳在外面安心工作,才能不給他們添麻煩,才能讓自己過得舒心。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nèi)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袁文良:反腐敗斗爭要永遠吹沖鋒號
許華凌:讓農(nóng)民工“安薪”過年是最大政績
周志宏:給“黑車”踩剎車須齊心合力
游德福:撿拾萬元交還失主是一堂德育課
趙遠:人民警察節(jié):感悟“110”的精神密碼
苗鳳軍:朱是西怒了,發(fā)展更要主動比趕超
“維護公司非法欠薪行為”如此討薪挑戰(zhàn)法律底
丁家發(fā):“邊開車邊哄娃”被罰是一個警示
葉金福:“老漂族”也需“精神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