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義催生出生意,治理要找準“引爆點”
作者:苗鳳軍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近期,幾位鄉(xiāng)村干部向記者吐槽了三件“荒唐事”。
一是村干部接到任務推廣某款政務App,有關部門還要考核下載注冊率。而當地農村留守老人多、青壯勞力少,一些老人連智能手機都沒有,村干部很難完成任務。剛開始,一些村干部找村民要來手機號,幫他們挨個注冊,后來村民對此也很反感,就有村干部自掏腰包找到專業(yè)商家,花錢完成下載和注冊的任務,久而久之,竟然“催生”了一門生意。(2024年3月22日新華每日電訊)
將形式主義做成一門生意,還讓央媒批評,莫讓形式主義“折騰了干部,又折騰群眾”,這樣的事件能夠在當今時代出現(xiàn),這應該是各級政府部門機關單位尤為尷尬的事件,特別要說的是,事件出現(xiàn),還在黨中央一直在倡導治理形式主義的背景下,在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在基層政府還能讓形式主義的工作作風大行其道,讓基層干群苦不堪言,這治理形式主義的工作應該下真功夫了,做真文章了,總在口頭上呼吁,只是由媒體狂批,這一問題根本從根源解決不了。
形式主義為什么一直存在,一直讓各級政府部門明明知道其存在問題的嚴重性,還一直抱著不放呢?還是存在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各級政府部門過多式的追責管理方式,讓基層無奈只能以干各項工作留痕的方式來維護自身的權益。在基層很多工作領導干部群眾為了詮釋自己的工作作風,在各項工作中都需要拍照或者是紙質留痕,讓本應該簡單化的工作越發(fā)的復雜化。二是領導虛榮心作祟,在每一些工作中好高騖遠,根本不顧工作的實際。如對于某一項工作的宣傳,相關部門為了體現(xiàn)自身確實做了好多工作,于是通過專門的部門組織專業(yè)的人員轉發(fā)或者是點贊截圖等,并且將這一項工作做成某些工作的經驗來推廣。在基層人員本來都相當缺乏的情況下,給基層增加了工作負擔。三是在各類工作中為了干出工作中與其他單位的與眾不同,于是在學習APP推廣工作中,各類保險收繳工作中,不切合實際地發(fā)動基層百姓注冊,學習,或者是下達極其嚴格的任務指標,以表示本級單位對這些工作的重視。其工作方式,根本看不到基層工作的難度,讓基層領導干部在這項工作中,無可奈何花費大量的心思去完成,即便是自己浪費了時間,掏了腰包,也只能進行下去,讓政府的工作背離了民心民意。三個原因存在,讓形式主義治理的呼聲盡管很強烈,但現(xiàn)實依舊改變不了多少,讓治理形式主義成為了空談。
治理形式主義,要想取得實招,各級政府部門的領導干部要多下基層聽一聽基層干群的呼聲,面對相關工作所存在的嚴重的形式主義,相關的領導干部要敢于向上級領導提建議,要敢于說不。形式主義之所以存在,就是基層領導干部盲目的服從,根本不敢向上級領導干部說實話,吐真情。在形式主義治理工作中,宣傳部門和組織部門更應該重視,作為政府部門的特殊部門,在治理形式主義工作中,必須對自身的工作做到改進,其領導干部的工作思路要清晰,堅決不能在治理形式主義的形勢下,對自身的工作一直保持固步自封的狀態(tài),讓治理形式主義工作總是在原地打圈子。再者就是某一項工作是不是形式主義,各級政府部門領導干部必須聽基層干群的心聲,聽一聽他們對這一項工作的評價。群眾的感受是最真實的,只有在治理形式主義工作中,讓群眾真正感覺到某一項工作有質的改變了,真正為基層減負了,這治理形式主義才是成功的。
在治理形式主義工作中,各級政府部門在考核時,也要將此項工作作為考核工作中的一項,相關單位,相關部門在這一項工作中到底做了哪些工作,是不是讓百姓認可了。只有納入考核,讓各級政府部門領導干部真正意識到了,形式主義再不改變讓自己也會成為被鞭策的對象,這形式主義的治理也就能夠做到真正的認識,也能夠實現(xiàn)治理的水到渠成了,這樣治理形式主義真正找到“引爆點”了,其成績取得也是自然而然的。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楊匯瑜:以“變”對“變”重教育 繪就人才百
曹燦輝:決不容圍獵蠶食國有資產
曹燦輝:決不讓拿“初中生遇害案”蹭流量
陶淑杰:基層干部要以勤奮為基投身于新時代
霍力偉:黨建領路人才為本,推動國家發(fā)展新篇
朱波:讓每天都是“3·15”
徐蕾:上好“大思政課” 激蕩新時代青春力量
廖衛(wèi)芳:整治醫(yī)美亂象不能“一賠了之”
廖衛(wèi)芳:本科畢業(yè)當“豬保姆”就不體面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