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 不如調整加分政策

作者:張洪泉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據(jù)《勞動報》報道,近年來,一些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非學歷文化教育類培訓機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違背教育規(guī)律和青少年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造成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增加了家庭經(jīng)濟負擔,社會反響強烈。近日,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總局印發(fā)《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決定開展專項治理行動。(東方網(wǎng)2月28日)
哪個家長不為孩子未來著想,哪個學校不想提高升學率,圍繞著各類考試,很多家長期待孩子通過捷徑考上更好一點的大學,成為同學中的龍鳳。事實上,偶有想讓孩子多才多藝、學點才藝的人有,但更多的都是想讓孩子在考試中能輕松的出人頭地,治理校外培訓,根子在考試。治理校外培訓,不如調整高考加分政策。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存在了,就需要加強監(jiān)管,讓管轄范圍的各項事情在合法合規(guī)中辦理即可。從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和工商總局聯(lián)合行文來看,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涉及這幾個單位,只要在各自管理好,加強監(jiān)管就是。對于所轄范圍的問題,符合條件的該補辦的補辦,該取消的取消,屢教不改的,該處理的直接處理就是。
關于培訓班,我也曾盲目崇拜,誤以為只要能天天上培訓班,就可以掌握好知識,就可以在同學中取得驕人成績。但是,回想起以前的同學,那些考上知名大學,甚至考上博士的很少上過培訓班,也沒有沒黑沒白的去重復做作業(yè)。相反,倒是我們這些加班加點,甚至一個月才休息一天的人,卻沒有考上211、985大學。此外,大眾日報聊城站副站長王兆峰先生曾說過,當年開始上高中,第一名帶著倒數(shù)第一玩游戲,等考大學時,第一名還是第一名,倒數(shù)第一還是倒數(shù)第一,很多時候,上培訓班也是如此。
參加校外培訓班的,大多是想通過特長類的加分,從而達到事半功倍高考效果;既然國家想整治校外培訓,倒不如直接去掉,或者減少各類加分,讓考試加分的指揮棒不再影響校外培訓班,更彰顯社會公平,這不是更能達到省事省人省力的效果嘛。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新郎父親強吻兒媳婦當休矣
曲征:理性看待“離婚先考試”
《舌尖3》豆瓣評分創(chuàng)新低折射三種亂象需整治
張楠之:文藝領域回歸理性,藝考熱才能降溫
郭喜林:誰來保護被騙術“圍獵”的老人?
江德斌:“吉利收購戴姆勒”再證要堅持實體經(jīng)
曲征:壓歲錢別異化為“大人給大人的錢”
郭喜林:文化執(zhí)法大隊長打砸KTV哪來的霸氣?
《紅海行動》燃爆春節(jié)檔,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