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春秋霸主晉文公“望晉臺”和肖莊文化
作者:孫克峰 稿源:時評界 編輯:時小川
位于聊城城北17公里茌平縣肖莊鎮(zhèn)境內 晉文公像是聊城最大室外青銅人物雕塑
9月10日上午,17家聊城及駐聊媒體乘車出聊城,沿聊夏路北行17公里來到茌平縣肖莊鎮(zhèn)境內的中國圓鈴大棗生態(tài)園。
當日,茌平縣肖莊鎮(zhèn)第五屆圓鈴大棗采摘節(jié)正式開幕,生態(tài)園內游客如織,舞獅表演、旗袍走秀、戲劇節(jié)目等不時引發(fā)游客陣陣掌聲,金秋收獲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采摘節(jié)將一直持續(xù)到10月10日,期間不僅有精彩的文藝演出,還會有棗樹王大棗拍賣活動,圓鈴大棗、花生、地瓜、蘋果等新鮮采摘及攝影、山地車騎行等系列活動。
當?shù)卣€根據(jù)史料記載和遺跡,不久前在生態(tài)園內原地復建完成了古博陵八景之一“晉臺晚照”,它不僅展示了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千秋功業(yè),而且講述了晉文公與聊城的淵源。
那段歷史:
見證晉文公在聊城境內的五年生活
進入生態(tài)園大門左側是一塊漢白玉圓形巨石,正面有“晉臺晚照”四個大字,背面則是晉臺晚照的簡介——
“晉臺晚照”是博陵古八景之一,地處肖莊鎮(zhèn)境內博陵古城附近。春秋時期,重耳流亡到齊,齊桓公愛慕其德才,厚待之。重耳身處異國思鄉(xiāng)心切,桓公在齊邊境重鎮(zhèn)博陵筑一高臺,供重耳登高眺望晉土,故稱“晉臺”。每當落日映照,壯麗多姿,曰:“晉臺晚照”。
《水經(jīng)注》載:“漯水又東北經(jīng)博平縣(今肖莊境內),故城有層臺秀上”。
乾隆初年的《山東通志·博平條》載:“晉文公臺,在縣境,為晉公子重耳自狄適齊五年,以此駐跡處也,世稱‘晉臺’”。
茌平縣肖莊鎮(zhèn)黨委書記趙鵬介紹說,古博陵城為秦時置縣,自北宋景祐四年遷至博平鎮(zhèn),古博陵遺址就位于肖家莊鎮(zhèn)王菜瓜村西,占地10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2.5米,出土了先秦時期的陶器等眾多文物,于2013年被列入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流傳有“菜瓜打金牛”等諸多色彩神秘的歷史傳說及“晉臺晚照”、“孔子回轅處”、“禹堤春樹”等生動古景。
值得注意的是“晉臺晚照”見證了春秋時期霸主晉文公與古博陵的歷史淵源,也是晉文公人生的轉折點。
晉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狀貌偉異,重瞳(雙瞳仁)駢脅(左肋聯(lián)體不分)。重耳一生坎坷傳奇。做晉公子時有賢名,謙而好學,忠孝仁義,禮賢下士。公元前655年,因驪姬之亂出逃狄國,開始了長達19年的流亡,歷經(jīng)磨難。
公元前636年,重耳62歲,即位晉君。即位后吸取“惠懷亂國”的教訓,勵精圖治,對內選賢任能,修政惠民,開展了一系列政治、經(jīng)濟、軍事改革,對外伸張正義,尊王攘夷。
晉文公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lián)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wèi)、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
公元前632年,經(jīng)著名的“城濮之戰(zhàn)”大敗楚軍,于踐土會盟諸侯,周天子命晉文公為“侯伯”(即諸侯霸主)。文公在位九年,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晉開創(chuàng)150余年的霸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文治武功,顯達千秋,與齊桓公并稱“齊桓晉文”,為后世儒、法等學派尊崇。
兩個亭子:
一個紀念齊國烈女一個緬懷千古名臣
繞過巨石西行,右側有個亭子叫“望夫亭”,“淚眼送醉夫,大義傳千古”是亭子兩側的對聯(lián),高度概況了“望夫亭”的故事內涵。
原來,重耳居齊五年,桓公厚待之,并將宗女齊姜許配。兩人感情甚篤。重耳生活安逸,漸弱復國之志。為成就重耳復國大業(yè),齊姜割舍私情,與其隨臣設計灌醉重耳,秘密將他載離齊國。重耳醒來大怒,為時已晚。重耳自此重新踏上復國之路。
望夫(諧音旺夫)亭意指:重耳離齊后,齊姜望眼欲穿,日夜祈盼重耳早日成功。兩年后,重耳即位晉君,迎齊姜入晉,立為夫人。
當時秦國雖然也派三千人為衛(wèi)隊,護送宗室五女抵晉,卻只能屈居夫人之下。由于夫人的大肚能容,虛懷若谷,待秦國五女如姊妹,相處和睦,才使得晉文公無后顧之憂,一心一意地專心國事。
《烈女傳》中對齊姜有記載,并稱贊她:“公正果斷,言行不怠,勸勉晉文,返回無疑。公子不聽,強與謀議,醉而載之,卒成霸基。”
“望夫亭”的斜對過是“介子亭”,其背后隱含的故事更為悲壯。
介子推追隨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于衛(wèi)地(今莘縣一帶)重耳饑困欲絕,介子推割股肉救之。公元前636年,重耳即位晉君封賞從臣,介子推不求利祿,攜母歸隱綿山。
晉文公便親帶廣眾人馬前往綿山尋訪。誰知那綿山蜿蜒數(shù)十里,重巒疊嶂,谷深林密,無法尋找。晉文公求人心切,聽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燒山,欲逼介子推出來。沒料到大火燒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沒見。晉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周圍綿延數(shù)里,火勢三日才熄,介子推終究沒有出來。
后來有人在一棵枯柳樹下發(fā)現(xiàn)了母子的尸骨,晉文公悲痛萬分,安葬遺體時發(fā)現(xiàn)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像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此詩句是介子推焚山前,用鮮血在衣襟上寫成,藏于大柳樹洞中。重耳獲得后,常存于身,時刻誡勉。同時,文公命焚山之日禁火,為“寒食節(jié)”。
晉臺晚照:
講述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的一生偉業(yè)
沿幽靜的小道繼續(xù)前行,拾階而上就走上了晉臺。
“幽幽晉臺上,草木皆西向;每當晴子夜,月移影不移。”《博陵縣志》上這句話首先映入眼簾。
環(huán)繞高臺周圍的是漢白玉浮雕,講述了與晉文公有關的故事,包括驪姬之亂、流亡九國、乞食得土、割股奉君、晉臺晚照、烈女齊姜、退避三舍、秦晉之好、返國即位、寒食節(jié)源、以信取原、城濮之戰(zhàn)、踐土會盟等。
其中“退避三舍”、“秦晉之好”等是現(xiàn)在仍然很常用的成語。
退避三舍講得是重耳到楚國后,楚成王厚待重耳,笑問:“他日返晉,作何報答?”重耳說:“若晉楚交戰(zhàn),必退避三舍(90里)!”成王沉默不語。有人建議楚成王將重耳殺掉,成王不許。后晉楚在城濮對壘,晉文公重耳力排群議,履“退避三舍”之諾。意喻講求誠信的成語“退避三舍”源于此。
秦晉之好說的是秦、晉是兩個相鄰的大國,晉獻公(重耳父親)時,為加強兩國睦鄰友好關系,獻公將女兒嫁給秦穆公。重耳流亡到秦國后,秦穆公非常欣賞重耳的德才,將女兒懷嬴嫁給了重耳,兩國親上加親,進一步穩(wěn)固、密切了政治上的同盟。史稱“秦晉之好”。
這些浮雕講述的故事中,除了晉臺晚照、烈女齊姜外,乞食得土也發(fā)生在聊城境內。
重耳還在逃亡的路上時,有一次出行倉促,一行人沒有帶足行資,僅有的一些資糧被隨從頭須在途中席卷而走。衛(wèi)君拒不接納窮困的重耳,饑困交迫的重耳等人在五鹿(今莘縣一帶)向農夫乞食,農夫竟然調戲他,給了他一個土塊,重耳大怒,想拿鞭子過去打人,狐偃急阻止:“得飯易,得土難。土者,國之基也,此乃得國之兆也。”重耳接納了他的建議,十二年后此地果歸為晉土。
再登臺階,走上臺子最高處,晉文公的青銅雕像就矗立在這里。雕像面向西方,背后有文字介紹:“望晉臺共三層,取意三為大,意指重耳是春秋時期叱咤風云的大人物,臺高共十米,寓意完美。重耳一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堪稱全人。重耳雕像為青銅材質,像高七米,意喻重耳七十而終。”
趙鵬介紹說,晉文公像是聊城境內最大的室外青銅人物雕像,而晉文公本人和圓鈴大棗之間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相傳重耳日日登上“望晉臺”遙望故鄉(xiāng),思鄉(xiāng)之苦仍不能解脫,不思飲食,日漸消瘦。因重耳為人善良,眾鄉(xiāng)親便把收獲的圓鈴大棗贈與重耳品嘗,沒想到食后胃口大開。仆人便在面食和粥中摻入圓鈴大棗,使之香甜可口,重耳的身體也日漸好轉,精力旺盛,思路敏捷。后來重耳回國后,向大臣們推薦“此為救命棗”。從此圓鈴大棗成為必不可少的貢品,這也是所謂“日食圓鈴棗,終生不見老”的由來。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曲征:銀行下的“圈套”,銀監(jiān)會知道嗎?
凌瑤:拒絕師道“世俗化”
程振偉:里皮回歸恒大足證中超“有長進”
肖懷中:莫讓中秋文化被“概念月餅”撞了腰
醉江南:海綿城市試點切勿夢想“一夜成林”
苗鳳軍:紅包"打賞"服務員莫將服務責任轉嫁了
程振偉:電競成高職專業(yè)還遠遠不夠
關育兵:比基尼餐廳是沉渣泛起
曲征:“家賊”掉包茅臺,老板沒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