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潮:歡聚的喜悅和離別的愁苦
作者:知風 稿源:時評界 編輯:時小川
2月12日,大年初五,春節(jié)假期接近尾聲,第一輪返程高峰開始。在廣州工作的貴州人劉姝也要在12日踏上返程的路。12日清晨,在劉姝的家里,行李已被家人收拾妥當。除了衣物,媽媽將自家制作的臘肉、香腸、油辣椒都裝進了行李箱中;廚房里,舅舅正在打包劉姝最愛的辣子雞……全家出動,為劉姝的啟程做最后的準備。(2月12日中國新聞網)
這段并不煽情的文字,在筆者看來是十分沉重的。不知是不是由于傳說中雙魚座的多愁善感,反正我對離別總有一番別樣的心情。有時竟會在相聚和離別的對比下,因難以承受分別時的悵然若失而寧愿放棄相聚。以此體會那些一年回家一次,在短短的幾天后又要離家的人們,我能想象其中的離愁別苦。
正是因為這種心理體驗,更因為我對此的非常敏感,我一直在反思和總結這種情緒的原由。若說分別如此不舍,那么,聚少離多的日子是怎么過的?如果這種沉重心情會延續(xù)至下一次的相聚,那么,誰也經受不起。這就說明,人都會屈從于某種無奈,并在事實面前形成習慣,去適應一種新的生活狀態(tài)。然而,無論親情、愛情和友情,都會被相聚和離別喚醒,重逢的喜悅和離別的悲苦,讓人一次次掂量出感情的分量。
近日,山東一男子在淄博火車站內,在前來送別自己的父母面前突然跪地不起,因此耽誤了上車;又因這男子已經四年沒有回家過年,引發(fā)輿論熱議,相關評論的看法褒貶不一。其中,責怪這位男子“與其在臨別時給父母長跪,何不平時?;丶铱纯?rdquo;的,占了不小的比例。實際上,這種責怪是“達理”而不“通情”的。無論這名男子四年沒有回家過年出于什么原因,但他這次與父母告別時的長跪不起是情不自禁的。
我之所以在昨天評論了這則“長跪”新聞后,今天再次提起,就是我前文所說的“喚醒”。也是我認為這位山東男子的長跪不起,包含了他四年沒有回家過年的難言之隱,包含了愧疚和贖罪之心。而這份人性的本真,在此時此刻被喚醒,既是人之常情,更是大多數外出打工者的普遍心情?;蛟S,悠閑到整天想著去哪里旅游的人們,隨時隨地能把某種思念化為行程。但更多的在生存壓力下的人,他們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已經是一種折磨和痛苦,而讓生存的壓力暫時磨平內心的焦慮,甚至讓這份柔情勝出繭來,何嘗不是他們必須的毅力?
行文至此,忽覺有點離題。本來想說打工者返程途中的離愁別苦,也是看到了題為《新春見聞:離別時候最想家》的報道后的心血來潮。實際上,我的心里還是有點暖意的。我在想,即使離別是痛苦的,但如果通過這樣一個生活插曲,將哪怕是因生活所迫而被壓抑或淡漠了的親情,能被這種離愁別苦一次次的重溫或喚醒,也是情感的延續(xù)和鞏固。因為,外出打工的人們太苦了,平日里他們也許已經沒有了這份閑情逸致,內心因疲憊而麻木。而即使是一年一次的重逢,在體驗再次離別時的痛苦時,就會知道家的溫暖,親人的重要;才會更珍惜未來,更努力去奮斗。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丁輝:我們欠父母的豈止一個響頭
相比農村年飯,“不理解農村”更該嫌棄
趙勇豪:當一條胡同成為傳播城市品牌的引爆點
李忠卿:應對“嬰兒潮”,配套措施不可滯后
朱波:年夜飯吃的是親情
曹燦輝:校長光有“去官帽”還不夠
女司機撞別人車,為啥說人家沒良心?
程振偉:春晚高收視率≠高滿意度
甘傳炳:看過央視春晚記住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