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曉:保持一顆“公心”,才是公考前開門一課
作者:張艷曉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4月7日,#公務員部分崗位年齡調整到40周歲#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據悉,今年河南、山東等省份將招錄公務員的部分崗位年齡從過去通常的35周歲以下年齡限制,放寬至40周歲以下。實際上,近幾年,公考年齡放寬已在多地推行,并且個別基層崗位或專業(yè)技術崗位也放寬了年齡限制。(4月9日 中工網)
多地公考年齡放寬,是社會在向中年群體“示好”,這無疑釋放出的是積極信號,切莫將這份“好意”給辜負了。近些年,“考公熱”年年是熱門話題、、報考數量年年刷新記錄,尤其是近放寬年齡限制后,應屆生、青年群體乃至現在中年群體的加入,大家爭先恐后一心只想“上岸”,可以想象“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場面是何其壯觀。
進入所謂的“體制內”,并非就可以“一勞永逸”也不代表著就可以安享“名利”。當今的“考公熱”大多是向往的是公務員的社會地位和手中的權力,帶有盲目性和跟風性。試問,這背后又有多少人是真正懷著一顆赤誠的為國、為民之心而選擇考公的呢?
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是黨的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中堅力量。“為民服務”是一種融入百年大黨的共同意識,是每名公務員都必須牢記于心的;“為民服務”也絕不是一句簡單空洞的口號,喊喊就能作罷了事的。只有心中保有一顆“初心”才能做好人民的“公仆”,才能為人民事業(yè)增光添彩。
在這里奉勸那些思想不純、目的不純卻執(zhí)著于“考公上岸”的人士,進隊伍如若想來“躺平”的、進隊伍亦或是為謀取特權或私利的,那就趁早放棄、另謀高就吧。因為我們的紀委“眼里揉不得沙子”,我們的群眾眼里更容不下敗類,另外在職公務員也要反省自身,時常照照鏡子、整整衣冠,以保證自己內心最初的樣子。
公考放寬年齡限制是一種積極的嘗試,然而“公考熱”需要實現理性回歸的思考,“公務員”只是一份職業(yè),要對其崗位形成一個正確認知,莫不可將其過分解讀和修飾。背后需要承擔為人民服務的職責和人民公仆之心,面對公考考卷則更需答好這張“人民試卷”,保持一顆“公心”,才是公考前開門一課,如果已做好準備那么黨和人民都會歡迎你的加入!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劉蘇怡:在“高鐵+旅游”中共品“詩與遠方”
陳鏡伊:在“感動中國”中品讀感動
廖衛(wèi)芳:網戀需防“溫柔陷阱”
曹燦輝:問需于民建好“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韓鑫鑫:念好調查研究“三字訣”
王帥:執(zhí)“筆”書寫鄉(xiāng)村振興新篇章
曹燦輝:“節(jié)約型浪費”別視而不見
廖衛(wèi)芳:“懷孕被拒絕錄用”是赤裸裸的就業(yè)歧
張朔川:理論之樹,實踐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