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言:公務員設百萬“獎德金”為何遭質疑?
作者:王傳言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從北京回鄉(xiāng)不久,浙江蒼南縣國土資源局公務員林繼排在相繼接到幾家媒體的采訪電話后,猛然意識到:自己可能“紅”了。5月16日、17日,林繼排先后為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方工業(yè)大學等三高校的30多名師生頒發(fā)了超5萬的“獎德金”。這筆錢來自他以個人名義設立的“道德基金”,用以獎勵道德品質突出的高校師生。“獎德金”總額超過百萬。(5月20日《新京報》)
一個53歲仍然在一線的公務員,卻設立百萬金額的“獎德金”,于是輿論開啟的是質疑聲超過贊譽聲的模式。其實,這并不難理解。因為人們并不知道,林繼排口中的“年收入五萬多”到底是不是真實的信息,盡管,他信誓旦旦地說“錢來路正”也“不怕查”。其實,人們之所以質疑聲音超過贊譽的聲音,并非只是對個體的林繼排的質疑,而是其背后整個公務員體系的質疑。
從中國實行公務員制度至今,仍舊沒有完善的公開機制,將公務員的所有工資待遇等細節(jié)公之于眾。而正是這樣的不公開制度,悄然滋生了質疑的土壤。換句話說,如果公務員待遇能夠像自由市場上的企業(yè)那樣透明的話,在哪個級別上就會有多高的待遇,每個人都能夠心知肚明。那么,當像林繼排這樣的人設立“獎德金”的時候,人們就可以衡量這些資金來源的正當性與否了。如果有資金支撐,人們就不再質疑;如果沒有適當的資金支撐,人們當然有理由質疑。且這樣的質疑也是有道理的,面對著一個巨大的黑洞,根本不清楚其中的真實情況,人們焉有不質疑的道理?
假設林繼排不是公務員,只是一個商人,當他設立“獎德金”的時候,即使金額超過百萬,質疑的聲音也會不多。因為人們會選擇相信,商人的金錢都是通過自己的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賺取的。如果說有質疑的話,至多也就是質疑作秀和炒作吧!所以,相同金額的“獎德金”,只要身份不同,結果也會是不同的。尤其是涉及到公務員這個身份的時候,人們質疑聲音中,指向的乃是公務員尤其是官員的財產公開制度。而這條路,似乎也會成為一條必然的選擇。否則,像林繼排這樣的事件,原本是一件好事,為了鼓勵高校學生道德向上,卻遭遇這么多的質疑。
我們當然會相信,林繼排本人的百萬“獎德金”是自己合法的收入來源,無論是妻子的生意收入,還是自己的技術專利。這些都可以說明。但,這樣的說明豈不是又有些多余嗎?試想,如果每個進入到公務員系統(tǒng)的人,都有著一個相對透明的公示渠道,讓所有人都能夠看到自己的工資和待遇,當成為官員的時候,也能夠公布自己的財產。這樣,人們的質疑也就會減少甚至像對待商人的態(tài)度那樣吧!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曲征:以找工作為幌子的騙局為何能夠得逞
錢桂林:別讓網絡節(jié)日裹挾著銅臭氣
李兆清:高校“替課族”,不妨算算人生賬
曹燦輝:給孩子吃“聰明藥”,不聰明
李六合:對“乞討村”不能放任自流
郭喜林:《老炮兒》獲“臟煙灰缸獎”耐人尋味
李忠卿:嫖娼被抓,老漢可否隱私保護?
繁榮校園文學:給語文教學插上騰飛翅膀
曲征:說好的“學區(qū)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