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fā)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文體娛樂 > 列表

曹燦輝:好習慣是“養(yǎng)”出來的

2017-10-31 15:09:18 m.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fā)表了看法
[導讀]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敝逃胰~圣陶曾經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好習慣能夠造就一個人。魯迅小時候因為一次上學遲到被老師批評,于是便在...

  作者:曹燦輝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這學期,重慶市渝北區(qū)空港新城小學給一年級的同學發(fā)了一本“好習慣手冊”,上面羅列了10條好習慣,并要求家長記錄下孩子們的實施情況,堅持21天。為了方便及時記錄小學生的好習慣,行動中的閃光點,老師們還準備在每位同學的校牌上加工二維碼,通過掃碼,當場點贊。(10月27日《南方教育時報》)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好習慣能夠造就一個人。魯迅小時候因為一次上學遲到被老師批評,于是便在書桌上刻上一個“早”字來激勵和鞭策自己不要遲到,并養(yǎng)成了“時時早、事事早”的好習慣,這對于他成就事業(yè)作用不小。

  科學已經證明,一個人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做到。心理學研究發(fā)現:3周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3個月以上的重復就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但毀掉一個好習慣則很快,可能只需要兩三天時間。

  好習慣不是“教”出來的,而是“養(yǎng)”出來的,“好習慣手冊”是學生養(yǎng)成教育好方式,值得借鑒。

  學校給學生發(fā)放一本“好習慣手冊”,羅列出具體的好習慣,對于廣大家長而言,能讓他們了解到孩子養(yǎng)成教育的具體內容,方便家長對孩子進行養(yǎng)成教育針對性操作,循序漸進地引導和督促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有利于提高養(yǎng)成教育的效果,達到養(yǎng)成教育的目的。特別是家長根據“好習慣手冊”每天進行記錄,更是有利于家長持之以恒地對孩子進行養(yǎng)成教育,避免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

  另外,早上起來對家人說:“早上好。”晚上睡覺對家人道一聲:“晚安。”外出回到家,孩子會說:“我回來了。”期望出門也會主動說:“我要出去一會。”吃飯時請長輩先坐……這些“好習慣手冊”中的內容,不僅是一種好習慣,更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也應該發(fā)揚光大。

  當然,學生好習慣的養(yǎng)成,學校除了發(fā)放“好習慣手冊”外,也要積極創(chuàng)新,比如,將好習慣與班級結合,形成班級文化,建立激勵機制,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受到教育。同時,家長也應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自覺遵守“好習慣手冊”,文明禮貌,營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圍,進行良好家?;?。

更多

熱門關鍵詞:習慣 學生 教育 曹燦輝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