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衛(wèi):“尊老愛幼”并非單項選擇題
作者:崔亞衛(wèi)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9月26日,臺灣網友的一段視頻引發(fā)心酸大吐槽。一位女生在公交車的愛心座上累到睡著,剩下懷中的手機在滾動播放:要讓座請叫我。網友:看出來她真得很累!愛心座在臺灣存在很大爭議,非老弱婦孺一般不敢坐,會遭受異樣眼光。拍攝者說:感覺她以前就是被嗆過很多遍。最后,女孩的手機都播到沒電了。
對此,網友們紛紛評論“一看就是被個別老不羞折磨過的年輕人”“人要有愛心,但不能道德綁架”,還有許多網友深有同感,表示自己也有在極度疲憊或不舒服時被強制要求讓座的經歷,許多時候,毋寧說是一種道德綁架。
關于不舒服的年輕人不給老人讓座而備受譴責一事,已經發(fā)展成當今社會人們的聚焦點之一,無獨有偶,近日,在地鐵上一名90后的女孩由于來了"大姨媽"沒主動給阿姨讓座,這名阿姨就出口諷刺小女孩沒素質,不懂得尊老愛幼,在女孩反駁她后甚至直接動手扯女孩頭發(fā),扒女孩的衣服。此事一出,人們不禁瞠目結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尊敬老人已經深入我們中華兒女的骨髓,讓老人優(yōu)先、為老人讓座,敬老已經約定俗成,甚至成為一種社會常態(tài),這正彰顯了我們社會的積極、陽光、正能量。然而人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老人受尊敬并不是一種特權,“尊老”并不是“尚方寶劍”。身體強健即使是老人也并不一定需要讓座,而即使是年輕人,身體不舒服也是“弱者”,“強”與“弱”并沒有明顯的分界線,不能一味地以年齡為界限,不顧實際,以道德為綁架。
戴維·德克爾說過“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于口頭上,而且應體現于實際中”, 但是“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敬與愛戴都是相對而言的,面對當代年輕人工作生活壓力大的現狀,也請換位思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將每一個忙碌奔波、滿載疲憊的年輕人看作自己的子孫,多一分體諒、多一分關心,在公共交通為他們留“一席之地”,讓他們小憩一下,歇一歇,暫時停下為了生計而奔波的步伐,感受社會與“家人”的愛心與溫暖。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賣西紅柿買3套房”暴露新聞專業(yè)主義匱乏
張學遷:女生定制,為《花樣女孩》點贊
曲征:上鋪同學的安全,不能再被忽視
王金鑫:成龍激動擁吻影迷 此舉究竟有何內涵?
侯文學:為“和垃圾打交道”的海歸女碩士點贊
郭喜林:不要只看到體育老師寫網文掙了一套房
高飛:去工作而不要只以賺錢為目的
電動車闖紅燈被撞負全責是遲到的懲罰
李鎂:現代版《傅雷家書》暖“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