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林:為啥《團結就是力量》能傳唱八十載
作者:郭喜林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團結就是力量》是對中華民族在血與火的歷史中鍛造出的抗戰(zhàn)精神的寫照。80年來,這首歌伴隨著時代的脈動傳唱不衰,凝聚和鼓舞了一代代中國人,在時光中沉淀為紅色經典,蘊含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人民網2023年2月16日)。
眾所周知,《團結就是力量》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紅歌。它之所以深受人民喜愛,是因為它表達了人民的共同心聲,它能激發(fā)人民愛黨愛國的深厚感情。
這說明,《團結就是力量》的詞作詞家牧虹和作曲家盧肅,心里始終有堅定的信仰和理想,他們理解人民的心聲,他們更懂得團結就是力量的重要性。只要能把人民的力量凝聚起來,把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是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文藝為人民服務,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文藝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文藝為黨的宗旨和事業(yè)服務,文藝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是文藝工作者應該追求的永恒主題和奮斗目標。只有投身于愛黨愛國的社會實踐中,文藝工作者才能大有作為;只有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堅定信仰和理想,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才能為人民創(chuàng)作出經久不衰的經典歌曲。
但是,有些詞曲作家被西方資產階級自由化洗腦之后錯誤地認為,文藝不應該為政治服務。于是,他們用歇斯底里的方式創(chuàng)作出了愛和情的流行歌曲。盡管那些詞曲作家創(chuàng)作的歌曲贏得了一些年輕人的喜愛,但卻沒有贏得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因為,在他們的歌曲中不僅缺少人民的心聲,而且缺少愛黨愛國的情懷和真摯感情。他們的愛和情是膚淺和虛偽的,他們的歌曲像豆芽菜,沒有把根扎在人民的土地上。
《團結就是力量》之所以能成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紅色歌曲,是因為詞曲作家能夠腳踏實地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他們創(chuàng)作的歌曲不是為了個人宣泄極其狹隘的思想感情,而是為了更好地團結人民和鼓舞人民的斗志,而是為了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而是為了中華民族能夠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由于詞曲作家創(chuàng)作《團結就是力量》的思想境界高,并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并擁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堅實基礎,因此歌曲中的每一句歌詞,每一個音符,都有著不可戰(zhàn)勝的堅強意志與無窮無盡的力量源泉。而且,讓人民充滿了民族自豪感。
《團結就是力量》不僅抒發(fā)了人民的感情,而且讓人民充分認識到了團結的重要性,而且讓人民認識到了團結的力量比鋼鐵還要硬的哲學道理,而且能夠引導人民向著太陽指引的方向前進,而且能讓人民懂得究竟什么才是屬于自己的真正自由。只要擁有了團結的力量,那就是世界上勢不可擋的偉大力量源泉,那就是新中國擁有的萬丈光芒,從此就不怕再遇到黑暗。而且,每一句歌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且具有詩歌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每一個音符鏗鏘有力,富有朝氣蓬勃的精神支柱與強大的磁性魅力。
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應該以《團結就是力量》的詞曲作家為榜樣,腳踏實地去追求自己的事業(yè),并始終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作為堅定信仰和理想,并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在愛黨愛國的創(chuàng)作中讓我們每個人行穩(wěn)致遠,無怨無悔。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游德福:男子偷放獸夾捕獵野生動物被抓 違法
游德福:學習弘揚雷鋒精神 匯聚前進磅礴力量
練紅寧:潑臟水莫把孩子潑出去
87歲老人3樓扔下舊桌板傷人 懲治高空拋物還
《滿江紅》周邊下架,收割韭菜吃相太難看
“兒童超員不算超”的錯誤認知亟須糾偏
許華凌:作業(yè)“熔斷機制”給雙減助力
想更快樂地繼續(xù)去努力的名校畢業(yè)女生
周志宏:傳統(tǒng)民俗活動莫背離法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