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鳳軍:凌霸式家訪為何會有市場?
作者:苗鳳軍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近日,社交媒體賬號“趙菊英家庭教育”“家訪中國”“趙菊英聊教育”發(fā)布的幾段視頻引發(fā)網友關注和爭議。視頻中,趙菊英不僅讓一位初中男孩用榔頭砸碎自己購買的手辦模型,還用一根戒尺不斷打著男孩的手心。(2024年5月8日都市快報)
趙菊英,作為中國的教育專家,33年資深語文名師,國內首創(chuàng)個性化“一對一”陪伴成長教育模式,中國教育界的精英,如今在她的身上出現了關于教育方面的負面新聞,讓全國很多人看來,根本是不可能的,把對于學生的家訪做成凌霸式,并且還是明目張膽,其氣勢可以說壓倒一切,讓某些學生的表現更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這發(fā)生在一個老教師身上,絕對是不可想象的,很難讓外界百姓相信的。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很多學生家長都相當疼自己的孩子,如今孩子在其面前受到很大的委屈,其內心也應該受到了傷害,家長怎么會無視之,還任由老師這樣去做呢?真正是不可理解。
不可理解的事件出現了,這說明了這種教育在當今社會還存在著很大的市場,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在當今社會,很多家庭都重視子女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他們寧可讓自己的子女吃虧,只要能夠提升孩子對學習的認知,能夠轉變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孩子在學習中受點兒委屈又有什么不可呢?與孩子的成績相比,孩子在學習中受到教師的一些不正當的待遇,這讓他們看來是可以理解的,也是讓他們認可的,他們更認為,教師這樣的家訪教育學生方式更是對孩子學習的負責。
教師家訪了,看到孩子有不少玩具,以為孩子學習負責的態(tài)度,督促著孩子當著自己的面將孩子喜歡的還價值不菲的很多玩具砸了,還用戒尺打了被家訪同學的手心,這樣的教師,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外界百姓看來,怎么能夠接受!尤其是這樣教育方式已經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這樣的教育根本不可取,怎么還成了這教育家趙菊英向外炫耀教育好學生的案例呢?這難道不是教育工作的悲哀嗎?
趙菊英的教育自己看來覺得是很成功的,讓很多家長看來,受其名頭的影響,覺得自己家的孩子能夠聘請到這樣的教師,也應該是自己孩子之幸,特別要說的是,能夠與趙菊英這樣的教育工作者接觸到的,更應該不是普通家庭,畢竟她是教育機構的教師,在其自身還存在著教育界方面的很多榮譽光環(huán),能夠聘請到她成為自己孩子的教師,花錢肯定不會少。錢花了當然希望她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的孩子成績能夠提升更多,至于教師使用什么教育方式,或者他們覺得教師是老教師,其教學手段更有效,正是這樣,自己的孩子在家訪過程中受點兒委屈又怕什么,反正是為他好,孩子此時能夠吃苦,放棄個人的興趣和愛好也是值得的。
當前的教育工作,作為趙菊英這樣的教育家,應該知道當前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更應該知道怎么做。如今新聞中所曝光的事件,讓百姓覺得很遺憾,她并不懂當前教育的真正任務是什么,教育工作應該如何做。當前的教育不能只看中學生的成績,更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要注重學生的心里素質教育,尤其是對于學生正當的愛好堅決不能扼殺,學生需要的是全面發(fā)展??蓢@趙菊英作為教育界的榮譽教師,目光依舊短淺,在教育工作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做法簡單粗暴,真正是與當今教育的方向背離。事件出現,趙菊英之流,乃至學生家長更應該好好反思,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及學生家長應該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呢?
凌霸式家訪不可取,趙菊英開辦的教育機構教育監(jiān)管部門應該介入進行調查,在教育工作中,堅決不能讓某些教育機構打著服務百姓,服務中國教育的幌子,而在落實教育時,只打自己的小算盤,而忽視了當前教育的大責任。在教育問題上,更需要永遠保持正確的方向,堅決不能有任何的一絲一毫的偏差。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霍力偉:從“風雨送春歸”中讀懂堅守初心
維揚書生:政務新媒體賬號集中瘦身,來得正當
武艷君:“篤學”“篤行”“篤志”讓黨紀“鑄
游德福:仁者無敵行天下
“6兩藍莓當1斤賣”?依法依規(guī)處罰遠遠不夠
曹燦輝:別讓“神藥治愈近視”騙局收割“韭菜
劉一潔:做善作善成的青年干部
陳鏡伊:以“三度”之力 赴基層山海
“已婚”填“未婚”遭解約被判違法是一堂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