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fā)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民生 > 列表

郭喜林:“我也生理期過”又怎么樣?

2018-11-16 13:04:50 m.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fā)表了看法
[導讀]  社會上的有些事,不能只看表面是對的,只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才能發(fā)現(xiàn)誰對誰錯,才能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究竟應當怎樣去平衡,絕不是誰的嗓門大誰就有理,絕不是誰不出聲誰就沒理...
  作者:郭喜林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馬克思主義哲學早就告訴我們,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既然是一切關系的總和,每個人就要自覺地做好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子的事。只有懂得相互謙讓,才能相互理解與信任。如果在不了解具體情況的前提下相互猜忌,那就會給社會制造矛盾,社會就不會和諧。
  11月12日,臺灣臺中一女生,因生理期不舒服,坐在公交愛心座上。一大媽怒吼逼其讓座,辱罵女生并反嗆“我也生理期過,我也站著”,還稱“我閑閑的,我家做律師的,來告啊!”女生氣憤表示,“難道因為我在看手機,就認定沒有不舒服嗎?”
  社會上的有些事,不能只看表面是對的,只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才能發(fā)現(xiàn)誰對誰錯,才能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究竟應當怎樣去平衡,絕不是誰的嗓門大誰就有理,絕不是誰不出聲誰就沒理,絕不是誰的臉皮厚誰就有理。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正確的事情太多,對與錯有時往往是相對的。那么,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矛盾的時候,就需要相互謙讓與理解。如果雙方火藥味十足,那就只能激化矛盾,并影響到周圍其他人的生存與文明環(huán)境。所以,面對臺灣臺中一位大媽在公交車上發(fā)出的“我也生理期過”,總覺得過于強勢和霸道。年輕人不懂得禮讓老年人一個座位,但是老年人沒有必要在公交車上大吵大鬧。因為,吵鬧之間影響的是他人,而不僅僅是兩個人。
  其實,那位大媽的嗆聲,歸根結底是猜忌惹得貨。當自己得知情況后,又做出了“得理”不讓人的舉動。盡管女性生理期路人皆知,但是在公共場所不能掛在嘴上大聲嚷嚷,這是不文明的表現(xiàn)。所以,大媽的“我也生理期過”,讓自己失去了他人的理解與尊重。而且,會給他人一種倚老賣老的不好印象。如果大媽能夠換一種語氣詢問那位女生:“如果方便的話,請給我讓個座好嗎?”那就不會讓自己生氣,那就不會遭到對方的不理解與自己不期望的回應。自己不期望的回應,是因為自己覺得只有自己是正確的,并沒有體會到對方的生理與心理感受。
  因此,兩個人一老一少弄得整個公交車的氣氛令人尷尬;因此,遇到年輕人不主動讓座,老年人不要猜忌對方,只要不是自己的身體無法站立,那就沒有必要通過吵鬧去爭座位。如果老年人急需一個座位,那就要以求助別人的語氣商量辦事。因為,讓座僅僅是一個人尊老敬老的行為美德,并不屬于法律意義上的強制規(guī)定。只有爭取年輕人的同情與理解,才能達到老年人想要得到座位的愿望。否則,相互之間就會發(fā)生不愉快。
  記得,《孟子》中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兒女,推廣開也去愛撫人家的兒女。也就是說,要像尊重我們自己家的老人一樣尊重別人家的老人,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別人家的孩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把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繼承和發(fā)揚光大;只有以心換心,才能讓年輕人在老年人的表率作用下受到教育和感悟。人人都會由年輕變成老年人,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所以,年輕人在方便的時候應當主動克服一下自己的困難,把方便讓給老年人。我們每個人只有把來回理想透徹,才能用實際行動尊老敬老,才能讓年輕人自覺自愿地在公交車上主動讓座。如果單靠老年人去爭座位,那是被動和不理智的。
  記得,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先生曾經(jīng)這樣說過:“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特權。”但是,這種最美好的精神特權需要每個人和社會共同努力。只有大家齊心協(xié)力,相互尊重與理解,才能讓每個老年人獲得最美好的精神特權。正如古人所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只有每個人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才能營造一個和諧友愛的精神文明社會,每個老年人才能為擁有最美好的精神特權感到驕傲與自豪。否則,“我也生理期過”就會變成被年輕人討厭的精神垃圾;否則,年輕人就不知道自己會變成老年人。所以,言傳身教十分重要。因為,生理反應解決不了心理反應的問題。只有改變思想上的錯誤認識,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更多

熱門關鍵詞:生理期 臺灣 律師 郭喜林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nèi)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