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強:勿讓手機毀了孩子
[導讀] 孩子玩手機最直接的危害是影響孩子的視力;活動的機會少了,容易引起身體發(fā)育推遲、運動功能低下;孩子低頭玩游戲,對頸椎傷害也很大,容易導致脊椎變形。長期沉迷于玩手機會使孩...
作者:孔維強 稿源:時評界 編輯:時小川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機走進千家萬戶,確實是給我們帶來了種種的便利。但是,手機讓我們產生了很大的依賴性。現(xiàn)在不光是大人們離不開手機,如今甚至連小孩也離不開手機。在地鐵上、公交上,隨處可見一些小孩拿著手機低頭專注的玩。
孩子沉迷玩手機的危害遠不止想象那么簡單。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孩子過早使用手機、使用時間過長可能會產生手機依賴,對身心帶來多方面的損害。
孩子玩手機最直接的危害是影響孩子的視力;活動的機會少了,容易引起身體發(fā)育推遲、運動功能低下;孩子低頭玩游戲,對頸椎傷害也很大,容易導致脊椎變形。長期沉迷于玩手機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孤僻,不愿與外界交往,很容易誘發(fā)自閉癥、孤獨癥等心理疾病;還會出現(xiàn)過度依賴網絡癥,導致注意力、記憶力下降,導致抑郁、焦慮等情緒問題。把手機交給自控能力弱、正處在學習知識關鍵時期的孩子,往往就是給了他們一劑精神鴉片,頹廢一生。只要有手機的學生,無一例外成績下降或成績較差。“低頭族”的成年人經常忽視周圍的環(huán)境情況,而危險往往就隱藏在這些不注意中,跟何況是警惕意識薄弱的孩子。
怎么才能讓孩子不沉迷于手機,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話題?
一、孩子對一切的東西都有濃厚的興趣,只要你把手機收起來,他自然會找到另外一個他感興趣的東西。孩子上學前盡量不要給孩子玩太多的手機電子產品,當孩子上學后,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養(yǎng)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
二、讓孩子意識到玩手機的危害,幫助孩子增強自控能力。及時的與孩子溝通,讓孩子了解迷戀手機的危害,比如影響身高體重、運動能力不強、成績下降、朋友的減少等等,增強孩子自控能力。
三、家長要以身作則,不管多么喜歡玩游戲,只要孩子在身邊,都要控制自己。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淪為手機的奴隸,能不影響孩子嗎?父母能每天陪伴孩子看書學習,并且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嚴格自律的人,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肯定會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學習上。
四、多給孩子一些有趣的圖書或是帶孩子戶外活動,參加集體活動。譬如給孩子很多有趣的圖書,或是帶孩子到戶外去活動,讓孩子交朋友,慢慢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其他興趣,這樣孩子玩手機興趣就會慢慢降下來。
五、規(guī)定時間,對犯規(guī)有懲罰。給孩子規(guī)定玩的時間,比如每次玩不能超過半小時,如果這次按時歸還下次就還可以玩,如果這次不按時歸還下次沒得玩,按照規(guī)矩來做,慢慢地孩子也會習慣于遵守。
無論是過度放縱還是嚴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確的做法。
相關新聞:
·從手機購票看鐵路一諾千金 (2012-09-14)
·唐忠友:公布反貪局長手機,為民間反腐升溫 (2012-10-24)
·福懷:用換手機法躲避孩子要錢不是育兒之道 (2012-11-18)
·曹文漢:手機號碼不該成為“秘密” (2012-12-06)
·陳敏:愛民盡責上,“小事”不小 (2012-12-19)
·金真:千里追機,意義非凡 (2012-12-19)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新產業(yè)大亨被民間智庫看好 (2015-04-06)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
張宇杰:讀《追問》有感——追問人性和腐敗
郭喜林:女排精神是中國人民的精神財富
張洪泉:夫妻救助警犬立案 是誰讓警犬去流浪
周杰倫不守規(guī)則被扣“亂扔垃圾”帽子,該!
苗鳳軍:以罰款方式管理學生如何體現(xiàn)師者責任
李忠卿:高速逆行30多公里,活該被刑拘
向秋:800元買古董600萬賣出是權力撿漏
李忠卿:別拿政府公信力逗你玩兒
向秋:“丁義珍式窗口”為何屢屢出現(xiàn)
曾德鳳:干柴性格
郭喜林:女排精神是中國人民的精神財富
張洪泉:夫妻救助警犬立案 是誰讓警犬去流浪
周杰倫不守規(guī)則被扣“亂扔垃圾”帽子,該!
苗鳳軍:以罰款方式管理學生如何體現(xiàn)師者責任
李忠卿:高速逆行30多公里,活該被刑拘
向秋:800元買古董600萬賣出是權力撿漏
李忠卿:別拿政府公信力逗你玩兒
向秋:“丁義珍式窗口”為何屢屢出現(xiàn)
曾德鳳:干柴性格
圖評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