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江南:“當和尚不撞鐘”須在“狠”上求正解
作者:醉江南 稿源:時評界 編輯:時小川
“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決不允許占著位子不干事。”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擲地有聲的話語,道出了人民的心聲。(新華社)
這是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向全國人民作出治理慵懶散的行為,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期待。李克強曾說過 “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敗,不作為的懶政也是腐敗!”俗話說“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但當前確存有當和尚“占著位子不干事”念歪經的現(xiàn)象。其實庸官懶政也是一種腐敗,是對責任的褻瀆和貪污,損害的是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辜負的是人民的希望和期待,因此治理“當和尚不撞鐘”庸官懶政已迫在眉睫,需要嚴厲正解,不能再“猶抱琵琶”,遮遮掩掩。
“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決不允許占著位子不干事”亦像一記警鐘,敲在那些為官不為者的心上。晚清名臣曾國藩云:“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政”、“怠政”自古即有,但這兩年來的“庸官懶政”有特殊的背景。十八大以來,“八項規(guī)定”和“反四風”出臺,官員持續(xù)處于反腐高壓之下,灰色收入、超規(guī)福利減少,官員的權力尋租空間被壓縮,為官不為、在其位不謀其政,該干的事不干的情況開始出現(xiàn)。還有一些官員為了避免腐敗的嫌疑,將嚴守規(guī)定、不違反紀律異化成不作為,“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的 “庸官懶政”現(xiàn)象也開始蔓延。反腐的目的是為了塑造清廉的官員隊伍,但一味追求廉潔,而懈怠本職工作,“廉而不勤”也會出現(xiàn)問題。這些危害和丑惡現(xiàn)象不可小覷,必須與之作堅決斗爭。
為官避事平生恥,重任千鈞惟擔當。“庸官懶政”敢懶,一個重要原因是職責不明確、失職沒追究、瀆職無處理。“庸官懶政”給黨的事業(yè)和人民利益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瓦解的是執(zhí)政根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貽誤的是發(fā)展良機;當作為而不作為,喪失的是群眾信任。“為官不為”和“懶政怠政”絕對不是小事,是干部隊伍建設問題,是黨的作風建設問題,也是反腐倡廉建設的大問題。治理“懶官懶政”刻不容緩,必須雷霆萬鈞地向“為官不為”者開刀,向“懶政怠政“者亮劍,標本兼治,抓鐵留痕、踏石留印。
如果說“反腐風暴”是針對官員“胡亂作為”,那么治理“庸官懶政”則是針對官員“不作為”。有人把腐敗比作硬傷,那么,庸官懶政則是暗傷,平日被太平景象掩蓋,一旦爆發(fā),損失無法估量。庸官懶官不怕群眾有意見,也不怕黨和政府的形象受損害,但最怕讓他們丟官帽。這啟示我們,需要有從嚴治吏的硬約束,要有嚴格完善的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治理“庸官懶政”要動真格,講實效,而不是走過場,擺架子,切實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強者進、弱者退,勤者彰、懶者罰。讓那些為官不為的“庸官懶官”沒有機會、沒有平臺、沒有市場,讓他們裝不成樣子,混不了日子,守不了攤子,占不住位子,切實讓庸官、懶官和散漫官遁跡無形。
“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理“當一天和尚不撞一天鐘”之“庸官懶政”不是時間問題,而需要各級黨的領導者能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毅力查找“懶”病??傊卫?ldquo;當和尚不撞鐘”現(xiàn)象必須上綱上線、毫不留情,必須堅持標本兼治,更要在治本上下狠功夫,否則“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袁文良:公立醫(yī)院理當回歸公益性
何竹梅:學習雷鋒豈可止于三月?
肖懷中:清明品賞清明聯(lián)
何勇:“急救不急”需分類破解
朱波:“兩學一做” 問題在學,關鍵在做
練紅寧:科學建議應積極采納迅速實施
程振偉:“北大虎媽”傳說再次撕裂社會共識
莫讓“誤拆”成為強拆的“遮羞布”
醉江南:“用工荒”背后亟待正視“福利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