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fā)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雜談隨筆 > 列表

袁文良:讓“不打招呼”的安全檢查成常態(tài)

2022-12-27 15:13:01 m.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fā)表了看法
[導讀]  我們都知道,對生產企業(yè)進行安全檢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企業(yè)在安全生產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時肯定成績和發(fā)現不足,督促企業(yè)立即進行整改,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進而做到安全生產長...

  作者:袁文良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疫情進入常態(tài)化防控,本想約朋友來一次自駕近郊游。不料電話打過去,朋友一個勁的說“忙”,并沒等講完就掛了電話。原來,兩天前,朋友的單位接到通知,上級管理部門近兩天將到他們單位進行年度安全生產檢查。為了獲得好的成績,包括朋友在內的幾位“秀才”周末不能休息,要對照檢查細則“查漏補缺”,并“筆下生花”地撰寫匯報材料。

  我們都知道,對生產企業(yè)進行安全檢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企業(yè)在安全生產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時肯定成績和發(fā)現不足,督促企業(yè)立即進行整改,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進而做到安全生產長抓,安全警鐘長鳴。然而,不知從何時起,有關管理部門對企業(yè)進行安全檢查時,尤其是有領導帶隊時,總是提前做方案、事先踩好線、屆時發(fā)通知。也許這種“提前打招呼”進行安全檢查的初衷是讓被檢查單位有個充分的準備時間,預先進行自查自糾,及時進行整改,讓安全生產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但實際上,被檢查單位接到“招呼”后,往往不是抓緊時間自查和整改不足,而是對照檢查細則“修”材料、“補”音像、“造”文件、“編”成果,甚至為了給檢查者留下好的印象而不惜花人力物力安排“臨時演員”。結果,檢查者看到的都是安全“百花斗艷”,聽到的都是生產“一片贊揚”,領導也沒能“檢”到生產真實情況,更沒能“查”到安全的不足隱患。一些單位之所以在檢查過后就發(fā)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恐怕與檢查事先“打招呼”不無關系。

  所以,要使安全生產檢查不失最初的目的,讓檢查工作真正做到求真務實,去偽存真,就應該讓“不打招呼”的安全檢查成為常態(tài)。

  從檢查者角度來說,無論官位多大,都應該擺正心態(tài),正確認識安全檢查工作的目的,從而以安全生產“萬無一失、一失萬無”的心態(tài)安排部署檢查,舍棄無意中的“走過場”現象,少一點“打招呼”的檢查,多一點突擊檢查、臨時抽查、回訪暗查等等,真正通過檢查強化生產企業(yè)尤其是企業(yè)負責人“安全生產無小事”的觀念,引導企業(yè)及時發(fā)現安全生產薄弱環(huán)節(jié),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從根本上予以整改,從而使企業(yè)實現安全生產、安全創(chuàng)新、安全發(fā)展。

  從被檢查單位角度來說,“不打招呼”的檢查,有利于其克服庸懶散的作風,有利于其拋棄“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舊觀念,有利于其平時就扎扎實實地抓好安全生產工作。試想一下,生產企業(yè)在安全生產的各個方面都做到了真抓實干,每一項安全管理措施都落到了實處,每一次安全自查都處理得精細,平時也做到有無檢查一個樣,還怕上級或領導“不打招呼”的安全檢查嗎?還擔心檢查時“檢”出安全問題、“查”出安全紕漏嗎?在上級或領導“突擊檢查”時還會手忙腳亂嗎?還用得著去“粉飾化妝”嗎?還用得著去安排“臨時演員”嗎?

  有句話說的好:“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所以,不論是安全生產的管理部門,還是任何一個生產企業(yè)都有必要從完善安全管理機制、細化安全生產責任入手,讓“不打招呼”的安全檢查成為確保安全生產的一種常態(tài)化措施,以確保檢查時看到真相,進而排除真隱患、解決真問題。

更多

熱門關鍵詞:常態(tài) 安全 袁文良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