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公共資源該不該有“內部人”?
作者:羅登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據遼沈晚報4月1日報道,3月30日,沈陽245路公交一女子上車不投幣,自稱是282路公交車的,不投幣是她“應得的權利”,但卻沒有攜帶任何可以證明身份的證件。經核實,該女子為282路公交車隊主站站長,282路公交車隊方隊長表示,將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中國網 4月5日)
類似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此前有媒體報道,哈爾濱一女子走上14路公交車后自稱是“汽車公司的”,便往車里走。當駕駛員詢問她時,該女子對司機大罵,一名乘客將全過程用手機拍下。最后,民警趕來將女子帶走。“就這么不要臉了你能把我怎么地”或許是他們共同的想法,然而,這個“臉”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臉”,而是所有公共資源的“臉”。人們都在關注公交車隊主站站長就可以不投幣?享受公共資源該不該有“內部人”?
日常生活中,我們或許已經見慣了公交車“內部人”不用投幣,電視臺、自來水廠“內部人”不用繳費,電網公司“內部人”可以免費等等。然而,享受公共資源該不該有“內部人”卻值得商榷。
我們的身邊,公共資源有不少,道路交通、公園景區(qū)、體育場館……大家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享用著。可什么是公共資源,不少人卻概念模糊。翻查工具書,學術界對它的解釋也不多。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將公共資源定義為地球上存在的、不可能劃定所有權或尚未劃定所有權、從而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公共資源公有、公用,就意味著不能由少數人隨意使用。如何確保各類公共資源首先姓“公”?如何讓公共資源所獲得的收益最大程度實現共享?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公共資源不能為少數人壟斷享用,更不能搞不正之風,敗壞社會風氣。”公共資源既然姓“公”,就應該公平公正公開,像公交車這樣的交通公共資源既然要求付費就不應該有“內部人”,而應該一視同仁,不要讓兩塊錢的公交車費毀了人們的“獲得感”。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24歲美女從事黃金大盜是自掘墳墓
程振偉:“網紅村官”能撬動當地旅游嗎?
醉江南:清明時節(jié)在菊花臺尋找“精神坐標”
曹燦輝:不可讓“校園貸”逼死人事件再發(fā)生
袁文良:理性溝通是和諧醫(yī)患關系的關鍵
毛承之:清明時節(jié),緬懷歷史
楊靖:清明節(jié)是一次心靈的沉淀
關育兵:對線纜下垂反思的,不只是城市管理
關育兵:大學生研究充氣娃娃能否抵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