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鑫:把拍“我家的車”當作業(yè) 該停就得停
[導讀] 老師對待學生不該心存差異化的念想,這就嚴重違背了以誠待人、公平施教的教學理念。每個家庭的車輛檔次不同,有人質疑老師是想通過照片了解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摸清孩子的家底,...
作者:王金鑫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近日,深圳市南山區(qū)荔海春城國際幼兒園一名女老師布置家庭作業(yè),要求家長給孩子拍張以“我家的車”為主題的照片用于裝飾班級主題墻。此舉遭家長質疑侵犯隱私,且易引發(fā)幼兒攀比。南山區(qū)教育局回應北京時間稱,該局獲悉情況后立即叫停,幼兒園和教師都已向家長致歉。(4月13日 人民日報)
此時此刻,所謂的“奇葩作業(yè)”再一次浮出水面。只不過這一次,不僅令家長怒了,也難以安撫廣大網(wǎng)友們的心。這份奇葩作業(yè)奇怪之處在于老師要求每位家長給孩子拍張以“我家的車”為主題的照片用于裝飾班級主題墻,還要求學生站在自己家的車旁拍照即可,當然拍照的車必須是家中的真車??梢?,老師的目的絕不是留作業(yè)這么簡單,涉嫌侵犯隱私的行為絕對不可小覷。
老師對待學生不該心存差異化的念想,這就嚴重違背了以誠待人、公平施教的教學理念。每個家庭的車輛檔次不同,有人質疑老師是想通過照片了解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摸清孩子的家底,甚至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所以網(wǎng)友的猜測無疑是在情理之中。就本質而言,老師的做法的確侵犯了學生的家庭隱私。而且,當老師以照片反映的家庭狀況進行施教時,可能因此導致孩子產生攀比心理,“沒有車或車檔次低”難免會令孩子覺得自卑或受到歧視。
就算是條件再如何好的家庭,未必都將車作為一種財富的象征,更何況老師僅僅一刀切地將照片里的情況作為識別標準,是十分荒唐的做法。這不僅僅是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的問題,也令很多家長都難以保持淡定的心態(tài)。所以,把拍“我家的車”當作業(yè)的做法,該停就得停。
把拍“我家的車”當作業(yè),這不僅僅揭露了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看家長的問題,也涉嫌違背公平理念、觸碰教育底線,傷害的不僅僅是學生,家長們也難以安心,社會大眾更難以放心。如果沒有嚴肅處理這一事件,就難以形成高度警覺之心,難以穩(wěn)扎穩(wěn)打地推進公平教育的開展。所以,只有努力創(chuàng)造公平施教的環(huán)境,才最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
差異化對待學生,既歸咎于老師責任心的缺失,也離不開教育管理部門的缺位。老師可以在作業(yè)布置等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提出創(chuàng)新想法,以激發(fā)學生勤于動手動腦的思維。可是,培養(yǎng)孩子觀察和動手能力并非只有通過拍家庭照片完成。與孩子的照片相比,尊重孩子的隱私,保護孩子的基本權利,豈不是最應遵循的原則?
相關新聞:
·假期作業(yè)運用獎勵機制是個好辦法 (2012-07-09)
·代寫“槍手”傷了誰? (2012-08-18)
·范德洲:紅筆打“×”,學生不能承受之重? (2013-06-26)
·李六合:代寫暑假作業(yè)三方該反思 (2013-07-10)
·姚明勝:“代寫作業(yè)”火暴并不全是孩子的錯 (2014-08-19)
·曹燦輝:“家庭作業(yè)電子化”也要“以人為本” (2017-09-25)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新產業(yè)大亨被民間智庫看好 (2015-04-06)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
曹仕玉:莫讓標語泛濫成為“污染”
周志宏:“自家車位被占 9歲娃劃車被判賠
向秋:讓長期“不下班”的警察強制休息
鄧尤福:“建校易招師難”,解鈴還需系鈴人
曾德鳳:蟲草之罪罄竹難書
婧藍:“副書記花百萬建活人墓”折射鬼神心態(tài)
韓朝輝:“賠錢式”維權較真背后是法治觀念的
錢桂林:“不知止”實乃不知恥
苗鳳軍:我看好花800萬抽檢博士論文學術打假
楊曉月:個人征信切忌“火”過頭
周志宏:“自家車位被占 9歲娃劃車被判賠
向秋:讓長期“不下班”的警察強制休息
鄧尤福:“建校易招師難”,解鈴還需系鈴人
曾德鳳:蟲草之罪罄竹難書
婧藍:“副書記花百萬建活人墓”折射鬼神心態(tài)
韓朝輝:“賠錢式”維權較真背后是法治觀念的
錢桂林:“不知止”實乃不知恥
苗鳳軍:我看好花800萬抽檢博士論文學術打假
楊曉月:個人征信切忌“火”過頭
圖評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