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征:撕裂學生耳朵算哪門子“教育”?
作者:曲征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23日,鎮(zhèn)安縣城關小學二年級的小祎(化名)上語文課時,未完成作業(yè),遭到班主任老師拽耳朵,致耳朵被撕裂。小祎忍著疼痛,直到放學后被家長發(fā)現(xiàn),到醫(yī)院縫了五針。家長事后將孩子的遭遇發(fā)到網上,班主任才聯(lián)系他,表示道歉,并讓刪掉網帖。(2月26日《中國青年網》)
學生未完成作業(yè),究竟對不對,還要看當天布置的作業(yè)是適量還是太多,如果老師布置作業(yè)太多,孩子實在完不成,那么即便沒有完成作業(yè),也不是學生的過錯。
如今的一些地方,幼兒園小學化,小學中學化,作業(yè)越來越多,試卷越來越厚,孩子有做不完的作業(yè),有忙不完的課程,還要上輔導班、銜接班等等課外培訓機構,可以說,孩子們已經沒有玩耍的時間。中小學生苦累不堪,已是不爭的事實。
具體到本次事件,班主任對孩子痛下狠手,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老師“恨鐵不成鋼”的心理作怪,有教師當天心情低落等因素,當然最重要的,很可能是學校太過關注教師成績,太過關注平均分、優(yōu)秀率、及格率。在有的學校,每當學期考試結束之后,都要給教師排名次,并按成績高低實行末位淘汰制(有的美其名曰“雙聘制”,只要成績低,年級組長就不聘你)。在平均分、優(yōu)秀率、及格率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的語境之下,有的教師就揮舞起了棍棒。
教育最本質的內容,就是通過愛心激發(fā)愛心,通過尊重喚起尊重,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與公民意識,而不是讓學生在恐嚇中掙扎,在驚嚇中生存,在規(guī)規(guī)矩矩老老實實的氛圍中做一名“聽話”的奴仆。教育首先是愛的呵護,是人格、尊嚴的體現(xiàn),而不僅僅是埋頭做試卷、低頭做作業(yè)。倘若將學生異化為作業(yè)機器、考試機器,那么這樣的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尤其是,如果教育異化為失卻尊重與愛心的“棍棒教育”,那么,這樣的所謂“教育”不如沒有。
從不斷發(fā)生的體罰學生的事例來看,尊重學生人格、關愛學生身心,還是一句空話,實際的情況依然是應試教育下的“棍棒之下出成績”。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郭喜林:鄉(xiāng)干部開假牌車,鄉(xiāng)領導為啥擔保?
郭喜林:小學入學不再限于8月31日為何引爭議
李兆清:文化底蘊勇當先,綜藝節(jié)目舞蹁躚
袁文良:三言兩語話“驚蜇”
曹燦輝:教孩子愛讀書家長別推卸“閱讀責任”
程振偉:尬舞是“廣場舞+直播”結出的怪胎
曾德鳳:你玩你的,我老去無所謂
李忠卿:有多少精神障礙者還在路駕?
劉明月:“塑料紫菜”又是假的,信任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