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傳龍:我們應該怎樣與動物相處?
作者:葉傳龍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上周,幾則與動物有關的新聞趕趟式地登場——重慶女孩陳嵐擔心家里沒人,怕自己養(yǎng)的狗狗熱出毛病。便開著空調,準婆婆來訪,抱怨道“空調開著給狗吹,人都沒養(yǎng)得恁個嬌”(7月25日《新京報》);廈門9歲女孩陳諾養(yǎng)了多年的老母雞,突然飛走了。小女孩寫下傷心的尋物啟事:“那只母雞,天天生蛋給我們吃,現(xiàn)在它丟了,我很傷心”(7月25日《海峽導報》);另一則,就是熱遍全國的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案:在游客自駕車過程中,因女兒私自下車突遭老虎攻擊,母親下車施救,最終致使1人死亡1人受傷。(7月25日《新京報》)
三則新聞,看點各有不同。若論共同點,都像傷不起的行為藝術??磥砘恼Q,卻不乏生活真實。它向我們提出一個很嚴肅的話題: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與動物相處?
30年前,有人把兒子當阿貓阿狗來養(yǎng),30年后,又有人把阿貓阿狗當兒子來養(yǎng)。生活中就有人愛狗甚過愛人,上班前,要與愛狗來個吻別,結果卻遭狗咬裂嘴唇,好不尷尬。雖然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哪怕被稱為義犬,在主人遭遇災難時,它也只能當一名傻傻的看客——南充市南部縣一對父子領著心愛的金毛狗到江邊洗澡,在與狗拉扯過程中,就釀成父子一同溺亡的慘劇,他們的愛狗根本救不了他們。
誠然,愛動物是個人的權力,不該被粗暴剝奪。有資料稱,人一生至少需要有一個動物朋友,尤其是孩子,與小動物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處,他們之間有獨特的交流密碼,一些自閉癥患者,甚至可以通過與貓狗這類伴侶型動物的長期相處而得到治愈。但愛要有度,過分寵愛和溺愛只會給自己帶來災難。因為它們畢竟是動物,所通人性也很有限,人與動物的友誼小船可能說翻就翻。
一些人對動物寵愛有加到畸形程度,很大原因在于自身交往的圈子狹窄,精神空虛,情無所托,或是借看破塵事,絕交俗友,只把動物當成可以依賴的知心朋友。這類人容易沉迷進動物世界而忽視與現(xiàn)實中人的交往。此外,與動物相處,還必須懂得動物的習性,把自己的意志和喜好強加給動物,那不是愛而是害!像老虎傷人這些血的教訓,早應該讓人們警醒——喜愛動物,也要與之保持恰當的距離,別因為親密接觸,反為其傷。須知,被動物所傷,它們是不需要負責任的。
生活中還有另一類對動物的態(tài)度,不是喜愛過度,而是冷血過度,動輒剝皮抽筋,啃骨啖肉,虐待動物的新聞一茬一茬,說明人類并未找到與動物的和諧相處之道。只如玩蹺蹺板,忽高忽低。
現(xiàn)代人類有責任善待動物保護動物,但是,必須掌握好度,與動物親密無間不分彼此或不共戴天不容彼此,都不合適。什么事情做過頭了都會適得其反。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李忠卿:爭搶地上10元錢讓節(jié)操碎了一地
李兆清:抗洪好人,抗洪精神的生動寫照
郭喜林:販賣親生女兒的母親,人性何在?
何勇:全面叫停網售藥品不如且試且改進
周歌:現(xiàn)實版《盲井》上演,緣于金錢沖昏頭
莊悅:蕪湖黨員王能珍用生命踐行“不忘初心”
曹燦輝:讓學生學會節(jié)約忽視不得
郭喜林:為啥寶馬會與警車相撞?
鄭文芝:莫讓“責任書”成為廢紙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