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福:警惕“防暑神器”成為“傷人利器”
作者:葉金福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天氣逐漸炎熱,防曬、驅蟲等夏日用品使用率上升,然而這些我們日常使用的物品中潛藏著安全隱患,稍有不慎就會“引火上身”。近日,江蘇省南通消防通過實驗演示防曬噴霧、花露水遇明火的情況,并提醒廣大市民使用易燃夏日物品時,要遠離火源,避免高溫、撞擊。(7月31日《江海晚報》)
眼下,正值三伏天,酷暑難耐是很多人的一種普遍感受。為此,很多人都在尋求防暑神器,以達到避暑降溫之效。正因為民眾有這樣的消費需求,因而,不少商家紛紛推出各種“防暑神器”,防曬神器、降溫神器、驅蚊神器等,可謂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但這些“防暑神器”真的安全有效嗎?以“降溫噴霧”為例。按照商家的宣傳介紹,這款罐裝“降溫噴霧”產品用途廣泛,可用于汽車內飾降溫、戶外高溫防暑、運動損傷緩解等,座椅、靠背、方向盤、皮膚等需要降溫的表面均可使用。罐內液體主要成分為香精、推進劑、降溫因子。該產品采用的是物理降溫原理:罐內液體經(jīng)推進劑噴射后遇熱訊速氣化,吸收并帶走了物體表面的熱量。據(jù)不少使用者反饋,這款“降溫噴霧”確實有降溫效果。
但據(jù)消防實驗證明,這款“降溫噴霧”的成分含有乙醇、丁烷、異丁烷等可燃物,遇到火就會燃燒,如果使用不當很有可能引發(fā)火災事故。有媒體曾報道,2022年,蘇州的戴先生在剛剛被暴曬的車內使用了降溫噴霧,為保證使用效果,他一直沒有打開車窗。20分鐘后,戴先生掏出打火機點煙,車內瞬間發(fā)生轟燃,導致其受傷。 這說明,“防暑神器”雖有降溫效果,但如果使用不當,也極有可能成為“傷人利器”。
因此,筆者以為,消費者在選購使用“防暑神器”時,還需謹慎為上。一方面,消費者在選購“防暑神器”時,一定要對產品的安全、質量、功效等進行全面認證,學會理性消費,切忌聽信商家的概念炒作,虛假夸大,而盲目購買存有安全隱患的“防暑神器”。另一方面,消費者在使用“防暑神器”時,必須先認真閱讀說明書,嚴格按照說明書的相關規(guī)定和要求規(guī)范使用。尤其是易燃易爆產品,更要遠離火源,謹慎使用,切忌一時疏忽而釀成悲劇。
當然,防暑降溫的方式有很多,民眾切不可只盯著“防暑神器”,比如,居民可以通過開電風扇、開空調、吃西瓜等方式防暑降溫;如果是汽車,可以使用防曬膜、反光膜遮蓋的方式避免車輛暴曬,或把車輛停放在陰涼處,以達到自然降溫的效果。這既省錢,又安全,還降溫,何樂而不為呢?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廖衛(wèi)芳:防范好評返現(xiàn)“換馬甲”還需多方發(fā)力
于若欣:責任擔當,安全為先
陳建明:青年干部要喝好“三杯茶”
維揚書生:“不交錢就砸車”,景區(qū)停車難題怎
王帥:普法宣傳進社區(qū) 濃濃關懷暖民心
徐蕾:逐夢田園,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寧海華:筑牢燃氣安全“防火墻”
艾才國:慎言“以XX講話為準”
廖衛(wèi)芳:“班主任駐班辦公”弊多利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