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讓見利忘“疫”者無處遁形
作者:朱波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不得哄抬價格、不得價格欺詐、不得串通漲價、不得價格歧視……12月9日,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緊急發(fā)布涉疫物資價格和競爭秩序“提醒告誡書”,針對哄抬價格、價格欺詐、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提出“九不得”要求。“九不得”是國家劃出的“紅線”,也是法律的“高壓線”,任何商家都不要心存僥幸,充分發(fā)揮好終端藥品供應的社會職能,不要還想著“借疫生財”,不要有“趕末班車”的心態(tài)。對借機發(fā)“疫情財”約不法行為露頭就打,絕不手軟。
隨著優(yōu)化疫情防控“新十條”落地,各地防疫政策逐步細化優(yōu)化,連花清瘟等部分熱銷藥品出現(xiàn)暫時緊缺,有的藥品出現(xiàn)大幅漲價,甚至出現(xiàn)連花清瘟單盒賣上百元的現(xiàn)象,漲幅高達240%。看到不法經營者投機漲價的報道,令人聯(lián)想到十八世紀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圣西門的“名言”:“玻璃經銷商總希望下冰雹,棺材經銷商總想著死人。”這位“按勞分配”思想的最早提出者,從道德層面一針見血地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并浪漫而抽象地設想出未來理想的社會,只可惜他所設計的“理想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不賺“昧心錢”,不發(fā)“疫情財”。我國自古就有“無商不奸”這個說法,一來反映當時社會對商人的不屑一顧,二來也反映著對商人之“奸”的容忍。但凡事都要有“度”,絕不能“奸”過了頭?!秲r格法》及《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guī)定》等,就有法定的明文規(guī)定,經營者違反明碼標價規(guī)定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有價格欺詐行為的,最高可處50萬元罰款;對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囤積居奇,推動商品價格過快、過高上漲行為的,最高可處300萬元的罰款 ;對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造成商品價格較大幅度上漲的,最高可處500萬元的罰款。
信譽是為商之本。隨著我國疫情防控舉措進一步優(yōu)化調整,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居家隔離成為常態(tài)。針對發(fā)燒、咽痛、咳嗽等癥狀適當服用緩解癥狀、加快康復的藥物,成為不少人的現(xiàn)實選擇。即便是無疫家庭,也有必要適當儲備一些退燒藥、鎮(zhèn)痛藥、止咳藥。在相關藥品市場需求量驟然增大的情況下,一些生產、銷售企業(yè)便打起了“小算盤”,或琢磨暗中提價,或盤算囤積居奇,或謀劃虛假優(yōu)惠,如平日里只要30多元的單盒(6g×10袋)連花清瘟顆粒,有的藥店竟然賣到了129元,真是想錢想瘋了。
疫情是檢驗生產、銷售企業(yè)包括互聯(lián)網平臺形象和社會責任心的一把尺子。在國內防疫政策逐步細化優(yōu)化的非常時期,我們的商家理應有“國困當頭,匹夫有責”的擔當覺悟,越是在醫(yī)藥物資等緊缺的時候,越要守住信用底線、社會責任和職業(yè)道德。利用公眾適當儲備一些退燒藥、鎮(zhèn)痛藥、止咳藥的關鍵節(jié)點,來坐地起價、“借疫生財”,其行為嚴重違背了商業(yè)倫理,必然是害人害己,也必將被消費者唾棄。戰(zhàn)疫3年以來,政府職能部門對于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的違法行為是從不手軟的,發(fā)疫情財最終是沒好下場的。
讓見利忘“疫”者無處遁形??傊?,處罰并不是目的,而是確保一切在法治規(guī)范下運行。法治的嚴肅性、科學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執(zhí)法的恰當性。一方面,政府要積極引導公眾理性購藥,不盲目囤積藥品,本來感冒咳嗽藥的產能就是很穩(wěn)定的,只要不盲目大量囤積藥品,就不會發(fā)生整體性的短缺。同時,也希望生產廠家加班加點抓生產,充分發(fā)揮線上線下優(yōu)勢,暢通物流運輸,用充足的市場供應和良好的消費環(huán)境,平息恐慌,穩(wěn)定物價,穩(wěn)定人心。另一方面,各職能部門針對囤積物資、哄抬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典型案例,既要嚴格執(zhí)法、有力懲治不法,也需依法裁量,確保執(zhí)法的恰如其分。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丁家發(fā):“非必要不打120”提醒正當其時
黃躍成:拾金不昧是美德不該成為交易
許華凌:“四力”齊集發(fā),“一藥”不難求
丁家發(fā):“借疫發(fā)財”損害群眾利益須嚴打
袁文良:讓更多的地名文化遺產活起來
廖衛(wèi)芳:遏制“餐桌浪費”僅靠商家承諾還不夠
葉金福:防疫新政下,全民戴口罩真的有必要
別讓N95口罩肆意漲價成為經濟恢復絆腳石
張若彤:@選調生 速來參加“入格”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