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鎂:現(xiàn)代版《傅雷家書》暖“哭”人
作者:李鎂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自從你走后,我非常想念你,想給你打電話,又聽你媽說學校不允許,不知你在這里生活的咋樣?適應得了嗎?……思想上、生活上有什么問題多和老師溝通。從我的經(jīng)歷中我知道,中學學習比小學要緊張得多,課程種類多,課業(yè)負擔重。但我非常相信你,會很快適應的……”
這是近日網(wǎng)上流傳的一封家書,是一位72歲的寶雞姥姥王秀春,手寫給12歲外孫馮駿馳的一封家書,字里行間飽含了老人對孩子的無限關愛,感動了眾多網(wǎng)友,紛紛為姥姥點贊。
在這樣一個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多是通過冷冰冰的手機,而這樣家書式的叮囑更顯得彌足珍貴,意味深長。這樣一封幽幽墨香的書信,讓人看到了《傅雷家書》的影子,如傅雷夫婦寫給兒子傅聰一般,這位姥姥把最樸實的家常話寫在紙上,如山間潺潺清泉,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純真、質樸、令人動容。
我們常說“見字如面”,老太太一字一句都是親情的注入,相信外孫在讀到這封書信的時候,眼前浮現(xiàn)的會是姥姥的音容,這大概也是我們中華文字的魅力所在。在書信中,老太太沒有講大道理,而是用自己的一生沉淀的智慧,結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外孫指引前進的道路。老人的叮囑細致全面,從讀書學習、為人處世、身心健康等方面娓娓道來,循循善誘。體現(xiàn)出了老人細致嚴謹?shù)纳顟B(tài)度和博學廣識的文化素養(yǎng)。對于外孫來說,有這樣一個姥姥,實為人生幸事。
萬事開頭難,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書信中不難看出這位姥姥對外孫濃濃的愛,無聲勝有聲。她一生愛讀書,讀到的好詞好句便會做摘抄分享給自己的家人,想必她的外孫也是耳濡目染。光是這一點,就足以教育我們更多人。
涼涼秋意,這位姥姥的書信卻是一劑暖心針,暖了多少人的心窩。真可謂“家書一封寄,暖意沁心脾”。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汪東旭:“馬路殺手”這個鍋女司機不背
曾德鳳:我的焦慮指數(shù)一鶴沖天
曹燦輝:農(nóng)村“天網(wǎng)”值得推而廣之
張楠之:未成年人隱私與安全沖突時,如何取舍
郭喜林:為啥賣饅頭也能獲金獎?
紀明君:“最帥公交司機”用行動傳遞正能量
汪東旭: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不必急于一時
宋鵬偉:空著的愛心專座能否坐得?
侯文學:砍伐自有林木被判刑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