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選啟:閱讀乃人生之必需
[導讀] 閱讀關乎國家、民族乃至個人的前途命運,要引以足夠重視。古語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閱讀,往大了講,事關國家前途、民族振興;往小了說,是個人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的選...
作者:劉選啟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4月23日,我們將迎來第二十四個世界讀書日。每年的這一天,對奔忙的現代人來說,更像是一個提醒:別忘記讀書,別忘記閱讀帶來的快樂。在這個時候,我們一起來聊聊閱讀的話題,的確很有意義,既能讓人們回顧閱讀的經歷,暢談閱讀的感悟,又能為人們提供一些可供借鑒的閱讀方法與技巧,讓閱讀氛圍更濃厚,閱讀的成效更明顯,從而給人們帶來“精神大餐”的美味與享受。眾所周知,閱讀能夠讓人學習知識,了解歷史,認識自然、人生和社會,從而在閱讀過程中開闊眼界和心胸,增長知識和智慧,豐富內涵與品質,增添情趣與快樂,使我們的人生更富有意義,學習與工作更有建樹。
閱讀關乎國家、民族乃至個人的前途命運,要引以足夠重視。古語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閱讀,往大了講,事關國家前途、民族振興;往小了說,是個人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的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自己的讀書愛好,認為讀書“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fā),讓人滋養(yǎng)浩然之氣”。一個不愛閱讀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一個書香四溢的國家是不可估量的。閱讀,不僅關系到國家的軟實力,影響社會的總體文明程度和創(chuàng)造能力,更是一個民族精神氣質的外在表現——這是讀書對于一個國家的深層意義。一個人的閱讀史,直接影響到個人的成長和他對社會的作用;一個群體的閱讀習慣,直接反映出他們的精神追求與價值取向;一個城市的閱讀熱情,直接呈現出城市的文明高度。如今的中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閱讀的力量,但也要看到,成年國民的閱讀量與日本、德國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近年來紙質書閱讀時間總體有所提升,但與手機閱讀時長的差距卻越來越大,“不讀書、少讀書”的現象仍然存在,應該引起政府、社會、學校和家長的重視,切實解決好重視閱讀不夠、閱讀效果不佳的問題。我們必須把閱讀當作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精神追求、一種價值取向,自覺做到愛閱讀、善閱讀,達到學以勵志、學以立德、學以修身,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更有效地履職擔責,作出貢獻。
閱讀與人生相伴相隨,需要投入情感。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呀呀學語,到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學習知識與技能,再到參加工作謀求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直至功成圓滿,退休頤養(yǎng)天年,閱讀始終與我們相伴相隨,不離不棄,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投入的時間、精力和情感越多,下的功夫越大,收獲也就越大,對工作事業(yè)的助益就越大,自然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享受到更多的快樂,進而更加熱愛閱讀,閱讀與人生相得益彰。讀書既是對人類知識營養(yǎng)的汲取,又是對自己人格品質的修養(yǎng);讀書既是滋補人身心的“保健品”,又是人心靈的“凈化器”;讀書猶如“充電蓄力”, 能催人奮進,賞心悅目,達到超然升華的境界,其樂無窮。既然閱讀是人生的“伴侶”,那么我們就要“君既愛之須縱情”,情之所致必有成。反觀今日互聯(lián)網時代,低頭族很多,卻多是“讀屏”的淺閱讀,少了掩卷沉思、對話先賢的閑情,難以滋養(yǎng)身心、幫助構建知識體系;圖書館越修越好,能靜下心來沉浸其中的卻越來越少;搜索無往不利,信息唾手可得,低俗不堪、粗制濫造也隨之越來越多,閱讀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善讀者醫(yī)愚”“善讀者益智”。閱讀一定要注意選擇,分清良莠,講究方式方法,接受積極和正面能量,及時戒除消極和負能量,保證閱讀健康持續(xù)地堅持下去,產生出良好的閱讀效益。
閱讀的關鍵在于養(yǎng)成習慣,長期堅持。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不斷深化提升的漫長過程,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嘗到甜頭,就要養(yǎng)成習慣,長期堅持,日積月累,舍得下慢功夫、細功夫、苦功夫。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日曝十日寒”、時冷時熱,心浮氣躁,或者遇到“攔路虎”就打“退堂鼓”的話,閱讀就自然難以奏效,也就感受不到閱讀的快樂,閱讀的興趣與勁頭也會逐漸減退,更難持續(xù)下去,更談不上有什么收獲。回望人類閱讀史,無論是文字載體,還是閱讀方式,一直處在不斷變化發(fā)展之中。數字閱讀,不過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當網絡成為獲取信息的重要平臺,嚴肅內容、深度好書如何轉變姿態(tài),以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引起讀者關注;當我們身不由己喚醒手機屏幕,如何從碎片瀏覽、八卦娛樂中抽離出來,轉向有意義、有分量的閱讀;當“全民閱讀”連續(xù)多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如何加強引導,培厚文明之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排除干擾,靜下心來,熱愛閱讀,養(yǎng)成習慣,長期堅持,無論是傳統(tǒng)的閱讀,如讀紙質書、朗誦,還是現代的電子閱讀、視頻影音閱讀,只要正確取向,堅持閱讀,定能有所收獲,奠定發(fā)展進步的基礎。
閱讀的目的全在于應用,要知行合一。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有其目的性,閱讀也是如此。無論是為了“知書達理”“功成名就”,還是為了“光宗耀祖”“黃金顏玉”,的確都有一個閱讀之后去應用,幫助我們達成某種目的問題。如果讀歸用、做歸做,讀用“兩張皮”,甚至是為了“裝門面”“好賣弄”,而不活化為能力,應用到改造主觀和客觀世界的實踐中,做到知行合一,肯定是學不出效果,學不出快樂來的??梢姡喿x是大有裨益的,浮躁可以變得沉靜、膚淺可以變得深刻、狹隘可以變得寬容、愚昧可以變得聰明,書人合一,心若止水,得失盡忘,榮辱不驚。在讀書中陶冶情操,增長智慧,升華人生,尋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所以,閱讀一定要把讀與記、讀與思、讀與寫、讀與用有機結合起來,在讀中用,在用中讀;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把實踐中的經驗體會和感悟上升到理論層面,把“有字之書”與“無字之書”有機結合起來,融會貫通,相得益彰,才能讀有所獲,進而增長智慧,升華境界。我們常說要涵養(yǎng)城市氣質、改良社會風氣,怎么做?喚醒深閱讀意識,培養(yǎng)細閱讀精神,讓書香氤氳,在潤物無聲中滋養(yǎng)大眾,不失為一道良策。尤其是當前我市正處于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關鍵階段,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鷹城至關重要。
相關新聞:
·羅洪:畢業(yè)即失業(yè),映襯“教育無用”? (2012-10-17)
·毛承之:讀書成為知識的主人 (2013-04-24)
·郭雙年:不想扔學費“打水漂”是一孔之見 (2013-09-02)
·苗鳳軍:錯把人生當生意,難道不是社會之痛? (2013-09-02)
·父親反對女兒上大學,底層民眾的“發(fā)展主義” (2013-09-02)
·范德洲:讀書無用?那還是第一層面紗! (2013-09-02)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新產業(yè)大亨被民間智庫看好 (2015-04-06)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
劉選啟:閱讀乃人生之必需
向秋:“大學畢業(yè)生半價買房”,別看上去很美
李忠卿:文明追星,切莫給社會添亂
陳曉龍:“問題”標語折射作風漂浮
曲征:孩子不能成為夫妻斗氣的籌碼
艾才國:“男女分座就餐禁早戀” ,荒唐
劉欣:17歲男孩跳橋身亡:責罵比死亡更可怕
錢桂林:且慢為“無聲食堂”新政叫好
孫正:婚戀網站需警惕,防止陷入“殺豬局”
宋鵬偉:正當維權,賠償就當多多益善
向秋:“大學畢業(yè)生半價買房”,別看上去很美
李忠卿:文明追星,切莫給社會添亂
陳曉龍:“問題”標語折射作風漂浮
曲征:孩子不能成為夫妻斗氣的籌碼
艾才國:“男女分座就餐禁早戀” ,荒唐
劉欣:17歲男孩跳橋身亡:責罵比死亡更可怕
錢桂林:且慢為“無聲食堂”新政叫好
孫正:婚戀網站需警惕,防止陷入“殺豬局”
宋鵬偉:正當維權,賠償就當多多益善
圖評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