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燦輝:讓“減負”提振生育意愿
作者:曹燦輝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10月13日,民政部發(fā)布的《2022年民政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年依法辦理結婚登記683.5萬對,比上年下降10.6%。結婚率為4.8‰,比上年下降0.6 個千分點。結婚人數自2013年達到1346.9萬對的最高峰后,連續(xù)9年下降,到2022年則跌破了700萬對大關。2022年全國出生人口956萬人。
我國結婚人數9連降,跌破700萬對大關,已經顯現的“跌跌不休”趨勢,折射出年輕人結婚生育意愿減弱。不過,人口在未來國際競爭中將發(fā)揮重要作用。結婚生育是一個家庭的選擇,更是一個社會的民生問題,是關系改變我國低生育率的大事,關乎國家人口“紅利”、經濟增長和未來發(fā)展,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不愿意結婚生育?其實,道理也并不難理解。天價彩禮、高房價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年輕人走入婚姻的步伐;生育、養(yǎng)育、教育、養(yǎng)老、醫(yī)療這些高額經濟負擔壓得年輕人喘不過氣來,擔心養(yǎng)不起孩子;沒有精力去生,工作競爭壓力大,特別是一些女性覺得生育后難以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關系;一些年輕人將個人生活質量和發(fā)展放在重要位置,在結婚生育問題上選擇謹慎。
事實上,結婚生育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問題。在經濟學視域下,結婚生育的實質就是人口的再生產,高成本也會成為影響結婚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周邊經濟體的催生實踐也顯示,當人口進入負增長周期,整個社會的結婚生育意愿降低之后,絕非杯水車薪的激勵就能提振結婚生育意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提振年輕人結婚生育意愿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還需多方合力,久久為功。
一方面要大力做好經濟“減負”工作,讓年輕人有經濟實力能夠結婚生育。只有年輕人的收入高了、負擔輕了,真正過上了有質量的生活,才會飽暖思結婚生育。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相關部門要引導年輕人改變一些陋習,比如說,向天價彩禮說“不”。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充分保障老年人的養(yǎng)老、醫(yī)療等福利,減輕年輕人贍養(yǎng)老年人的經濟壓力。要優(yōu)化勞動力市場結構,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就業(yè)機會,降低年輕人的就業(yè)壓力。要出臺更多關于住房、教育、醫(yī)療等方面的優(yōu)惠政策,降低年輕人家庭生活成本,比如發(fā)放育兒補貼,讓政府更多參與到生育養(yǎng)育成本分攤體系之中,緩解年輕人結婚生育經濟成本。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優(yōu)化結婚生育政策,增強包容性,構建生育友好政策體系。比如,倡導新時期婚育文化,包括認知契合、相互包容、彼此尊重、適齡婚育等。要通過延長產假、生育假之類辦法鼓勵生育,加快建立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要進一步完善發(fā)展普惠托育保育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在工作場所為職工提供福利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消解兒童入托難、入園難問題,使女性在高強度的養(yǎng)育工作中解放出來。要鼓勵用人單位關注女職工的職業(yè)發(fā)展問題,緩解她們家庭和工作之間難以平衡的焦慮。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尚凡:退租后留下滿屋垃圾,對不文明別總慣著
殷建光:禁止“驚悚女”進站是保護也是教育
周志宏:“用保健食品代替藥品治病”使不得
“學生就餐時間僅限20分鐘,校長“嘗試”一下
周志宏:“星星的孩子”需要你我共同關愛
葉金福:“買短乘長拒不補票被行拘”一點也不
游德福:拓展全球視野助跑經濟發(fā)展加速度
周志宏:期待“敬老助老”成為習慣之舉
郭喜林:在無言凝眸中欣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