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殺豬飯”被警告,別被“慣例”慣壞了
圖文無關
作者:于海新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近日,江西弋陽一民政所長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并被免去鎮(zhèn)民政所所長職務。起因是今年2月5日,該所長同其他5名民政所工作人員到南巖鎮(zhèn)敬老院吃“殺豬飯”,并按照“慣例”,飯后每人支付了100元,并分別分了10斤豬肉,其中4人還分別從敬老院拿了1只土雞。該所長說:“原以為吃拿‘自家’東西沒什么,沒想到違紀了”。(9月20日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幾乎毫無意外的用“慣例”作借口,毫無新意的辯解之詞。一個“沒想到”更是折射出官員“紀律意識”的荒蕪。細數這幾年大大小小的違紀案件,被“慣例”放倒的官員不在少數:安溪縣發(fā)電公司黨支部書記以“慣例”為名,違規(guī)買高檔煙酒搞接待、給職工發(fā)福利、帶職工外出旅游等,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處分;北京市地稅局計劃財務處原副處長在庭審中坦言:“這是他們按照‘慣例’給我的”;龍勝縣縣委書記按當地“來有接風宴,走有送行宴”的“慣例”,以工作交接為名違規(guī)公款吃喝,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并免去縣委書記職務......“慣例”違紀緣何屢禁不絕,最根本的原因是“慣例”思想根深蒂固,一些干部已經被“慣例”慣壞了。
慣例,是思想的蛀蟲?,F(xiàn)在,各行各業(yè)游離于法規(guī)之外的“行規(guī)”和“慣例”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行為,這種“慣例”,往往會使人喪失自主性、自制力,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所挾持,許多人都不自覺地成為了“慣例”的犧牲品。很多官員受審時都會加一個“沒想到”,“沒想到”是思想上不夠重視,八項規(guī)定出臺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作為干部應該早已爛熟于心。但有的干部思想意識不警覺、思想防線不堅固,很容易受“慣例”思想的荼毒,久而久之,難免栽跟頭。干部唯有擰緊思想總開關,擺正自己的位置,自覺在內心構筑防腐拒變高墻,才能避免被“慣例”洗腦。
慣例,是腐敗的土壤。當前種種腐敗現(xiàn)象都與官場不良“慣例”密不可分。這樣一種腐敗亞文化一旦蔓延開來,就會在客觀上對腐敗現(xiàn)象起到縱容和包庇的負面作用,形成惡性循環(huán)。領導升遷,單位送禮是“慣例”;逢年過節(jié),“禮”尚往來是“慣例”;婚喪嫁娶,祝賀慰問也是“慣例”,如此多的“慣例”,怎不變成滋生腐敗的溫床?唯有打破慣例,出其不意地亮劍,才能真正震懾腐敗分子,將滋生腐敗現(xiàn)象的土壤徹底鏟除。
官場“慣例”不是游離于規(guī)定之外的擋箭牌,也不是干部違法亂紀的遮羞布,如果執(zhí)迷不悟的抱著“慣例”不放,遲早被“慣例”放倒。破除官場“慣例”,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讓民主的陽光遍灑官場。使那些以“潛規(guī)則”形式存在的官場慣例“不想”、“不能”也“不敢”浮出水面。惟其如此,才能防止更多的干部被“慣例”慣壞。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曲征:侮辱烈士遭起訴的警示意義
李忠卿:誤開消毒燈,這個理由說不過去
李忠卿:前面就是看守所,別看手機了
李兆清:提升公民道德素養(yǎng),須常抓不懈
李六合:養(yǎng)生亂象社會病讓知識失去力量
郭喜林:張鐵林是“皇阿瑪”嗎?
李六合:不上名校彰顯教育公平的星星之火
譴責大媽的大媽們能否不去水源地洗澡?
白墨:以問責讓“好好先生”挨“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