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峰:記者被撞飛,巧合之中有尷尬
作者:喬志峰 稿源:時評界 編輯:時小川
記者采訪斑馬線“文明禮讓”,回程路上被撞飛。近日,記者采訪浙江寧波首批文明禮讓樣板斑馬線的情況。根據記者現(xiàn)場觀察,嚴管措施的效果很明顯。但就在采訪結束后,一位同行記者在回單位路上的一條斑馬線上被一輛沒有減速讓行的轎車撞飛。(5月14日《現(xiàn)代金報》)
記者被撞飛,只是一個偶然或者說巧合。但事故發(fā)生在采訪斑馬線“文明禮讓”的回程路上,這個巧合就難免有幾分令人尷尬。而記者之所以對此進行采訪,是因為5月10日下午寧波市文明辦牽頭聯(lián)合寧波市公安局等10家單位,共同發(fā)布了2016年寧波市“文明出行”系列活動實施方案,并對此采取措施進行嚴管。這再次從一個側面說明,相關方面開展“文明禮讓”活動的必要性,同時更折射出“車讓人”文明風氣的形成依然任重道遠。
汽車禮讓行人原本天經地義。畢竟汽車占用了較多的道路資源和社會資源,應當心存感激、更自覺一些。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等相關法規(guī),不讓行的駕駛員要被扣3分罰100。只不過,在現(xiàn)實操作中可能存在取證難等問題,導致未能很好落實到位。此次“文明出行”活動想要獲得預期的效果,需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宣傳引導,一手抓嚴格執(zhí)法。同時還要形成長效機制,不能刮一陣風,否則活動結束,類似的不文明行為就可能卷土重來。
在機動車禮讓行人方面,杭州做得比較早、比較好。此前,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就表決通過《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其中規(guī)定機動車經過人行橫道時應禮讓行人,違者將受到處罰,拒不履行處罰決定的,將被記錄個人信用信息。我覺得將禮讓行人與個人征信掛鉤,未嘗不是一種有效的約束辦法,值得其他地方借鑒。“車讓人”的實現(xiàn),一靠司機提升文明素養(yǎng)、自覺講車德,二靠有制度進行制約和引導。一言以蔽之,自律+他律,文明意識和法治觀念就提高了。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徐云鵬:機動車“禮讓行人”何時不再被點贊?
錢桂林:傍官有風險,鉆營須謹慎
羅永貴: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教育機智
李吉明:北大為何對“女生穿短裙”情有獨鐘?
曹燦輝:生育和事業(yè),女性你究竟要誰?
曲征:揚塵工地為什么不怕投訴?
李兆清:文明家庭,筑牢文明中國的基石
朱波:孩子涉水上放學啥時候是個頭?
李云勇:根治“孩子撒謊”要從大人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