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宏:新裝扶手凸顯民生情懷
作者:周志宏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我腿腳不方便,借力扶手上下樓更踏實。”23日,家住和平橋街道起鳳橋西巷15號小區(qū)的七旬老人葛仲明扶著樓道里新加裝的扶手上樓時,連連點贊。(江海晚報12月25日)
時下,在老舊小區(qū)居住的大都為老年人。而一些老樓和起鳳橋西巷15號一樣,當初建造時,樓梯挨著墻面沒有安裝扶手,老年人尤其是一些年齡偏大、體質較差、腿腳又不靈便的老年人上下樓不僅不容易,而且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摔倒,后果難以預料。因此,有的老年人想下樓走走,卻心生畏懼、不敢下樓。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和幸福體驗。
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改造,既是關系居民日常生活的關鍵小事,又是城市基層治理中的民生大事。針對老舊小區(qū)老年人上下樓難這一現(xiàn)實問題,起鳳社區(qū)想老年人之所想,急老年人之所難,幫老年人之所需,啟用“黨建為民服務資金”,為兩個單元的每一層樓道都安裝了不銹鋼扶手,為老年人送上了“一份安全感”,不少老人開始“敢下樓”了。生動體現(xiàn)了政府的關愛和社區(qū)街道的民生情懷。值得點贊和學習借鑒。
“小事”不小。新扶手凸顯民生情懷。百姓尤其是老年人的事無小事。他們的家里家外、急難愁盼,都是黨和政府的“大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關愛老年人的生活,是政府、街道、家庭及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關愛老年人的生活,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xiàn)在每一個“雞毛蒜皮”、不起眼的“小事”和細節(jié)里。
做老年人的貼心人,讓老年人住得安全、舒服,過得開心,消除安全隱患,是我們的職責所在;讓每一位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老有所安,不僅是子女的義務,也是全社會的責任。一方面,社區(qū)街道要始終聚焦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在細微之處注意發(fā)現(xiàn)他們的痛點、難點問題,及時、精準地解決他們的切實需求,不斷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讓他們安享美好晚年。
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該加大投入,把硬件配套與生活服務更好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以實際舉措為老年人打造舒心、安心、稱心的生活環(huán)境。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拒絕出資卻想坐“霸王梯”被法院駁回的標本意
殷建光:教育改革百花齊放 教育質量蒸蒸日上
韋其江:春節(jié)成聯(lián)合國假日,讓中華文化走向全
曹燦輝:別讓天價“電影路演”割影粉韭菜
王景合:讓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轍印越來越深
武艷君:“四下基層”當與群眾“在一起”
陳鏡伊:以“三水”之力 滌舊而煥新
高昊丹:入戶糾正蹲地吃飯引思考,基層用好三
劉一:擺正“姿態(tài)”下基層 做群眾的“好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