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衛(wèi)芳:共同守護“春運文明”
作者:廖衛(wèi)芳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2025年春運從1月14日開始,2月22 日結束,預計40天。據研判,今年春運期間,鐵路、民航客運量有望分別突破5.1 億人次和9000萬人次,規(guī)模在去年歷史峰值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自駕出行仍將穩(wěn)居主體地位,春節(jié)前后客流較為集中。(1月7日《北京青年報》
“春運模式”的開啟,不僅考驗著各大交通部門運輸服務和政府部門的協(xié)調、應對能力,而且也無形之中成了一塊“試金石”,考驗著每一位出行者的文明、素養(yǎng)和公德心。
眾所周知,春運,不僅僅是回家之路,更是文明之路。因此,筆者以為,春運路上,每一位出行者都應帶上“文明行囊”,用“文明”為春運助力,用“文明”為春運添彩。
首先,候車要文明。無論是汽車站、火車站的候車室里,還是飛機場的候機廳里,春運期間,人滿為患。在候車、候機的時間里,每一位乘客的言行舉止都體現著一個人的文明與素養(yǎng)。但有少數乘客往往置“文明”于不顧,有的任性吸煙,且煙頭隨地亂扔;有的果皮、面巾紙等垃圾隨地丟棄;有的吐口痰不是用紙巾先包住,而是直接吐于地上;有的脫了鞋子坐在椅子上,任憑雙腳散發(fā)出臭哄哄的氣味。
其次,乘車要文明。其實,汽車、火車也好,飛機也罷,乘客一旦進入車廂,就應把“文明”一同帶上。然而,實際上,總有極少數乘客無視“文明”的存在,有的一上車就把鞋子脫了,有的邊吃東西邊扔垃圾,有的大聲喧嘩,有的霸座,更有甚者,有的竟然不顧安全,一言不合,就任性地謾罵、扭打司機,甚至搶奪方向盤。
其三,待人要文明。春運路上,由于人滿為患,擁擠不堪,人與人之間難免存有這樣那樣的小磕碰、小摩擦現象。此時,大家應學會相互體諒,相互包容。但總有一些人往往得理不饒人,原本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磕碰、摩擦,竟然也會惡言相向,甚至拳腳相對,結果造成兩敗俱傷。
俗話說:“出門在外,文明為上。”春運期間,大家都希望能早點回家,平安回家。但回家路上,一定要記得把“文明”一同帶回家。因此,一路上,無論是在候車室、候機廳里,還是在汽車、火車、飛機上,都應時時刻刻把“文明”二字銘記于心,做到與人為善,多些諒解,多些包容,讓“文明”與春運時時相伴。如此,“春運路上”才能一路順暢,一路平安。
腳下有文明,春運好出行。 眼下,一年一度的春運大幕即將拉開。但愿多些文明春運,多些暖心出行,從而在我們的春運回家路上,既有安全陪伴,也有文明相伴,而切莫讓“文明”掉隊,讓“文明”失色。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于曉倩:聆聽教育分享,共筑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李永波:年輕干部要用實干續(xù)寫改革新篇章
李蓬國:“發(fā)消費券抵工資”既侵權又辱智
王帥:@年輕干部 冬日讀“書”正當其時
廖衛(wèi)芳:學校設立“下課提醒員”是一記損招
陶淑杰:扎根基層,奮力綻放使命擔當之花
徐蕾:讓“傾聽”成為推進教育事業(yè)的重要力量
劉蘇怡:深化德育實踐 共繪教育新篇
武艷君:聊城公安劍膽衛(wèi)民安,護航啟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