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fā)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百家爭鳴 > 列表

周志宏:小藥箱”大浪費須共同防范

2023-08-24 10:13:35 m.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fā)表了看法
[導讀]  為防治疾病,許多家庭習慣儲備常用藥。然而,大多數的藥品有保質期。由于一些家庭非理性囤藥、備藥用藥欠科學等原因,導致大批藥品“到期即棄”,造成浪費。...

  作者:周志宏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今年以來,關注家庭藥品浪費的話題多次沖上“熱搜”,如“上百盒布洛芬被扔垃圾桶”、“網友囤1000片退燒藥全砸手里了”等。網友們分享曾經的“搶手藥”如今在家“積灰”的經歷,引發(fā)大量共鳴。(上觀新聞8月23日)

  為防治疾病,許多家庭習慣儲備常用藥。然而,大多數的藥品有保質期。由于一些家庭非理性囤藥、備藥用藥欠科學等原因,導致大批藥品“到期即棄”,造成浪費。

  家庭藥品浪費的現象存在已久。廣藥白云山發(fā)布的《中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白皮書(2004-2014)》披露,我國約有78.6%的家庭備有小藥箱,90.1%的被調查者有將過期藥品隨意丟棄的經歷。我國每年因藥品過期造成的浪費達1.5萬噸。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一個足以使有關方面警醒的數字。

  家庭藥品浪費的成因,同時存在于藥品的消費端與銷售端。在藥品消費端,一般消費者對于家庭備藥量認識不清。在沒有醫(yī)生或藥師指導的情況下,一般消費者因缺乏相關的醫(yī)學知識,自行購藥時難以綜合考慮每次用量、有效期,有的消費者甚至未能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在流行病傳播較集中的時候,就容易出現極不理智的囤藥行為;除了備藥量外,備藥的品種選擇同樣存在問題。部分網民應對流行病熱衷于參考“網紅藥品清單”。卻不知,有患者購藥后才發(fā)現不對癥,只能“束之高閣”。在藥品銷售端,部分促銷行為客觀上催生了盲目備藥。有藥品銷售平臺和有關機構線上線下常見藥品多以“多買多折扣”促銷。一家藥店某款止咳沖劑正在做“買三送一”的活動,有市民貪圖“實惠”,認為“哪怕到期了沒吃完扔掉,算下來,也比只買1盒劃算。”

  也有市民反映,市面上的一些藥品單盒份量過大,很難做到按需購買,經常是遵醫(yī)囑用完一個療程,病好了,藥還剩大半。一位制藥業(yè)內人士坦言,若單盒劑量由大改小,不但包裝成本增加,而且藥品總銷售額很可能降低。雖然“拆零銷售”也能實現按需購買,但藥店相關人士表示,藥品拆封后儲存管理難度大,而消費者出于安全考慮,一般僅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購買拆零藥品。

  “小藥箱”大浪費,需要多管齊下、共同防范。針對家庭“小藥箱”中常用的藥品,藥品監(jiān)管部門、藥品生產企業(yè)、藥品銷售方有必要合力推出“推薦備藥量指南”,結合藥品的有效期限、家庭使用人數等,以列表等形式,為家庭、個人提供合理的備藥份量。同時,加大宣傳,讓合理購藥、科學備藥的節(jié)約風尚深入人心,這是一;

  其次,鼓勵藥品“小包裝”,探索合法“余藥共享”。一方面引導藥企生產“小包裝”、“小份裝”及獨立分裝藥品,鼓勵藥品經營平臺與機構合理促銷,消費者有需求時考慮拆零銷售;另一方面,可進一步針對未過期的“余藥”探索建立安全、合法的共享平臺,以盤活家庭藥品中的富余資源,減少浪費。

  再者,要盡快建立更完善、可持續(xù)的過期藥回收機制。要在充分調研家庭過期藥處置現狀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建立起更完善且可持續(xù)的過期藥回收機制,明確過期藥品回收和處理的責任主體、操作規(guī)范、具體流程等。還可以在回收過程中對消費者進行防止藥品浪費的宣教工作。

  相關部門應加強科學備藥的科普宣教,發(fā)布常用家庭藥品儲備指南,同時,探索建立合法、安全的余藥共享平臺,完善藥品回收機制,多方發(fā)力,共同防范“小藥箱”大浪費現象。

更多

熱門關鍵詞:小藥箱 防范 周志宏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