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江南:禁止“有償補課”勿像“小孩玩家家”
作者:醉江南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下發(fā)《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治理中小學有償補課和教師違規(guī)收受禮品禮金問題自查工作的通知》,決定自2016年7月中旬起,開展為期3個月的治理中小學有償補課和教師違規(guī)收受禮品禮金問題自查工作。早在去年6月份,教育部就印發(fā)了《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guī)定》,提出6條禁令。盡管國家各級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但有償補課的現(xiàn)象卻屢禁不止。(揚子晚報8月2日)
有償補課由來已久,雖然禁令頻出,但卻似乎從未絕跡。每到假期教育部門就會出臺禁止“有償補課”的文件,已成為假期必發(fā)的通知,讓很多教育工作者有了視覺疲勞,具體治理效果怎么樣?只有教師和教育部門比較了解情況。 “有償補課” 禁令已像“小孩玩家家”一樣,說了也沒有人聽,值得拷問。
教師“有償補課”已成為當前中小學教育一個見怪不怪、又無能無力的詬病。從法律規(guī)定而言,《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都明確禁止有償補課。教育部為此也出臺了不少相關規(guī)定,如2014年初,教育部發(fā)布《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yè)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其中劃定的“師德紅線”中,禁止有償補課赫然在列。去年6月份,教育部印發(fā)《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guī)定》,提出6條禁令。此番重提“有償補課”,不僅意味著諸多法律規(guī)定并未落到實處,還意味著“師德紅線”和“6條禁令在實踐中失之松垮。以此為背景,“為期3個月的治理中小學有償補課和教師違規(guī)收受禮品禮金問題自查工作”能否“藥到病除”,顯然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凡事不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只有找到病根,對癥下藥才可藥到病除,但教育部門每年都一廂情愿干自己的事情。其實每次發(fā)布類似禁令,不少中小學老師都示反對和抵觸。老師們以工資待遇低為有償補課辯解看似理由正當,卻經(jīng)不起推敲——老師如果真的熱衷于有償補課,完全可以去市場化培訓機構就職,提高教師待遇固然是禁止有償補課的必要條件,但顯然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實際上,比教師待遇更值得關注的是,學生家長為何對有償補課趨之若鶩?原因很簡單,應試教育模式中分數(shù)使然。在龐大的市場需求中,優(yōu)質師資注定是稀缺資源,如果真的叫停有償補課,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恐怕都難以接受。在有需求就有市場的現(xiàn)實價值觀面前,禁令本身無疑面對著巨大挑戰(zhàn),故如此“有償補課”自查工作讓人不免撲哧一笑,“孩子玩家家”也不過如此。
無論從維護正常教學秩序,還是從重塑師道尊嚴來說,禁止“有償補課”都師出有名。不過,要想真正使禁令顯示出威力,關鍵還在于配套措施的跟進,需要與民意、環(huán)境結合。“有償補課”的治本之策自然是以素質教育取代那種圍著分數(shù)轉的應試教育。近些年來,相關主管部門已著力推進這項改革,但這不可能一蹴而就。當下而言,剎住有償補課的歪風,關鍵要讓相關規(guī)定“帶電”,嚴肅處理違規(guī)者。當然,家長也應回歸理性,不能一味地讓孩子上名目繁多的補習班,在面對部分學校和老師的不正當行為時,也要敢于說不??傊退幹卫碛袃斞a課,可能會一時起效,但肯定不會去病根,保證不再復發(fā),所以要多管齊下,否則治標不治本猶如“小孩玩家家”般簡單化。
可見,禁止“有償補課”任重而道遠,須教育改革和制度執(zhí)行齊頭并進才可。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葉傳龍:吊詭的“調解費”破壞了人文美景
不實用的“天空之城”只能是“空中樓閣”
被摘牌的5A級景區(qū),監(jiān)管者干了些啥?
蕭仲文:“整村犯罪”真的是貧窮所迫?
縣城改名費需要100萬,究竟為了啥
“利用影響力受賄”究竟指的誰?
李云勇:落馬官員也有合法權益
李強:關于“土豪計較被坑”的三種解讀
李忠卿:不必對“成都今日安環(huán)”過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