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守泰:莫言讀了哪些“大書”
作者:梁守泰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我童年輟學,飽受饑餓、孤獨、無書可讀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們的前輩作家沈從文那樣,及早地開始閱讀社會人生這本大書。”
這是莫言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時,在瑞典文學院發(fā)表的演講中的一句話。它是莫言生活經歷的真實寫照,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生課題: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既需讀“有字書”,更需讀“無字書”,即社會人生這本“大書”。
那么,莫言讀過哪幾頁 “大書”?他是如何讀“大書”的?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經歷,他所讀的“大書”還是比較“厚”的,且具有自己的特點。
迷戀傳奇故事,儲備文學素材
莫言從小就是一個迷戀故事的孩子。輟學之后,他開始了“用耳朵閱讀”的漫長生涯。有一段時間,集市上來了一個說書人,莫言就偷偷地跑去聽書,忘記了干活。當時,鄉(xiāng)村間流行自編自演茂腔憶苦戲,他每場必看,自己也曾登臺演出。他特別喜歡聽長輩們講神鬼故事、歷史傳奇和趣聞軼事。在集體勞動的田間地頭,在生產隊的牛棚馬廄,在爺爺奶奶的熱炕頭上,甚至在搖搖晃晃地行進中的牛車上,都留下了莫言側耳聆聽的身影。
天長日久,莫言聽來的稀奇古怪、形形色色的故事,銘刻在他的腦海里,成為他的一筆重要精神財富。這些故事都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家庭歷史緊密相連,使他產生了強烈的現實感,成為后來寶貴的寫作素材。莫言說,聽書、看戲僅僅是他閱讀社會人生這本“大書”中的一頁。
放牧荒原野灘,萌發(fā)奇妙幻象
因為家庭成分不好和得罪了貧農代表,致使莫言 “少小輟學業(yè),放牧在荒原”。由于年齡尚小,他干不了重活,就一個人孤獨地在一望無際的荒原野灘上放牧牛羊。為了排解寂寞和郁悶,他主動向牛羊“套近乎”,牛羊只顧低頭吃草,根本不理他;想和鳥兒“對話”,鳥兒落下幾粒鳥糞,嘰嘰喳喳沖天而去。于是,他只好躺在蒼茫大地上,仰望藍天白云出神,陷入沉思和想象,自言自語,想入非非,腦海里浮現出許多莫名其妙的幻象。
優(yōu)秀作家最寶貴的素質是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而莫言強有力的想象的翅膀就是從放牧荒原時展開的。許多年后,當年的許多幻象都被莫言寫進了小說。一些文學愛好者希望莫言能告訴他們培養(yǎng)想象力的秘訣,他對此報以苦笑。這是因為,他的想象力是被特殊的惡劣的環(huán)境“逼”出來的,沒有什么秘訣可言。而實際上,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培養(yǎng)自己想象力的途徑與方法,關鍵是要做“有心人”。
另外,文學作品少不了景物描寫,莫言的小說和散文中的大量景物描寫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讓讀者如臨其境,身心愉悅。顯然,這是他長期擁抱大自然,親身觀察和體會的緣故。
經受坎坷挫折,豐富人生閱歷
莫言小學未畢業(yè)即輟學,在家鄉(xiāng)務農、打工至21歲時,艱難地入伍當兵,從軍20多年后轉業(yè)到檢察日報社,10年后又調入中國藝術研究院工作。與同齡人相比,其人生經歷也相對豐富、復雜和特殊,甚至坎坷曲折。
在家鄉(xiāng)從出生到從軍的二十多年里,他飽受饑餓、孤獨與歧視,而且一直過著忍氣吞聲、低人一等的屈辱生活。一個本該讀書和趴在父母懷里撒嬌的孩子,過早地被學校和社會拋棄。這對幼小的心靈是一種怎樣的摧殘?試想,當他牽著牛羊、背著草筐路過校門,聽見昔日的小伙伴們朗朗的讀書聲時,他的心中該是多么的自卑與悲涼?
莫言的爭議作品《十三步》和《豐乳肥臀》問世后,均受到批評、抨擊乃至威脅誣告,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特別是他傾力“打造”的《豐乳肥臀》在《大家》雜志發(fā)表后,遭到不少人的攻擊謾罵,甚至被扣上了反動、反黨的“大帽子”。面對麻煩和不公,他意志堅強,執(zhí)拗叛逆,始終堅信自己寫的是一部神圣莊嚴的作品。
面對不幸、苦難與打擊,莫言沒有怨天尤人,自甘沉淪,而是把逆境當做上帝的恩賜和前進的動力,憑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拼搏,沖破障礙,邁過坎坷,義無反顧、孜孜不倦地攀登文學的高峰,一步步走向成功。
社會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一個作家如果缺乏社會生活的知識和經驗,要創(chuàng)造出文學作品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直接的經驗或親身的體驗,對于創(chuàng)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越是深刻、出新的作品,越需要作家具有更為豐富復雜的生活閱歷與經驗。莫言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開展文化交流,活躍創(chuàng)作思維
莫言非常重視文化交流,總是利用一切機會,頻繁參加各種各樣的文化交流活動。僅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莫言參加的文化交流活動,有文字記錄的就達七、八十次。在國內,足跡遍及大多數省份和香港、澳門、臺灣地區(qū),前去講學、討論、做報告,或進行其他文化活動;在國外,他應邀到過十幾個國家演講或者領獎??梢哉f,莫言是國內參加對外文化交流最多的知名作家之一。
腦科學研究表明,人們在相互切磋、交流探討乃至激烈爭論中,大腦細胞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很容易在短時間內活躍思維,調整思路,產生創(chuàng)造性聯想,從而有所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莫言參加各種文化交流或講學, 對提高其在國際上的文學地位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也開闊了視野與思維,促進了靈感的產生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變化與出新。
游覽名勝古跡,拓寬觀察視野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莫言有意識地利用一切機會和條件,跑遍了國內外許多地方學習考察,旅游觀光。他去新疆,到伊犁、霍爾果斯口岸等地參觀;去陜西臨潼,游溫泉,看兵馬俑、乾陵、茂陵;去甘肅,游敦煌、酒泉、嘉峪關;去重慶,順江而下,游三峽,至武漢。他還去過湖南索溪峪、江西井岡山、云南西雙版納、中緬邊境……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飽覽了祖國的壯麗河山和文物古跡。至于到國外參觀旅游,則是伴隨文化交流一起進行的,雙管齊下,并行不悖。
清代思想家魏源說過:“一游勝讀十年書。”旅游作為一項探索和認識自然與社會的實踐活動,不但能增強人的體質與意志,還能使人提高觀察能力,開闊視野,增廣見識。綺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風俗民情,雄偉的名勝古跡,古樸的文人墨跡,都會給人以美的享受與啟迪。有一次,莫言在承德參觀廟宇,偶然看到有關“六道輪回”的文字,他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突破點。由此產生了靈感,寫成長篇小說《生死疲勞》。當然,這只是莫言最明顯、最直接的收獲,更多的是間接的持續(xù)的收獲以及潛移默化的影響與作用。
從莫言所讀的“大書”來看,有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的則是可主觀尋求的,而多讀“大書”的好處不言而喻。那么,我們要想在寫作上取得成績,抑或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一定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意識地去多讀“大書”,多看“無字書”,積極主動地參加與自己所從事專業(yè)有關的或無關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促進人生事業(yè)的成功。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地道中國片的一次經典:《大魚海棠》觀后
韋其江:《你好,舊時光》,你我的同款青春
“大雪壓塌站臺致死傷”其實是一場人禍
張雪峰被要求道歉 看培訓業(yè)“如此包裝”
苗鳳軍:豐潤區(qū)挑戰(zhàn)舊俗打造時代節(jié)日新風尚
李六合:女性醉駕者增三成的警示
郭喜林:40多個求救電話不能挽救生命咋辦?
帶走好時光的十八歲為什么已成追憶
侯文學:為保護“小鳥天堂”之舉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