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開云:郎平丈夫詮釋女排精神精準到位
作者:毛開云 稿源:時評界 編輯:時小川
9月15日晚,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和她的丈夫王育成來到央視中秋晚會的舞臺,郎平自曝已經3年沒過中秋,而她的愛人則用12個字——“頑強拼搏、每球必爭、一爭到底”詮釋了自己理解的女排精神。(9月16日《北京晨報》)
今年的央視中秋晚會,一個最大的看點是郎平和她丈夫王育成的亮相。特別是王育成對女排精神的詮釋,可用“精準到位”來形容。
女排精神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后的經驗總結。女排精神的基本內涵一般概括為:無私奉獻、團結協(xié)作、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強不息。同時,女排精神很好地詮釋了“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遵法、團結友好、堅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幾十年來,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斗的標桿和座右銘,鼓舞著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為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
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奪得奧運冠軍讓國人熱血沸騰。但是,回顧奪冠經歷,讓人感慨萬千。小組賽中,中國女排輸給多個對手,搖搖晃晃拽進淘汰賽。進入淘汰賽后,中國女排把小組賽中輸過的對手一一掀翻,站上了最高領獎臺。特別是進四強那場比賽,面對的是近年來很少勝過的巴西隊,中國女排已經做好輸球后打道回府的準備,沒想到絕處逢生、創(chuàng)造奇跡,竟把不可一世的東道主斬于馬下。中國女排奪得里約奧運冠軍后,女排精神再一次點燃國人的激情,大家紛紛闡釋新時代女排精神的內涵。
當然,也有一些人認為,不要動輒提什么精神。就連郎平自己也說,光靠精神贏不了比賽。然而不可否認,女排精神就是一種向上向善的精神,這種精神備受國人贊賞和推崇。不管你信不信,無論你提不提,女排精神都在,都在新時代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中國人民實現全面小康和偉大中國夢的征程上,女排精神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財富。那么,什么是新時代的女排精神?依我看,很多褒義詞都適用。但是,作為郎平丈夫的王育成對于女排精神的詮釋,或許更有說服力和代表性。
愛拼才會贏,當下中國女排的,每一場勝利都是拼搏來的,因為中國女排對很多世界強隊,都沒有絕對取勝的把握,甚至實力在很多世界強隊之下,拼搏才是制勝的法寶。王育成把“頑強拼搏”四個字放在首位詮釋女排精神,說到了實質,說到了根本。
每球必爭,是中國女排的殺手锏。中國女排贏下每一分,有時要打很多個回合??吹街袊抨爢T一次次高高跳起扣球、一次次魚躍救球,國人心中真是五味雜陳——既渴望中國女排得分,又害怕女排隊員受傷。每當中國女排贏得一分尤其是拿下比賽時,國人心中的石頭才能落地。王育成用“每球必爭”詮釋女排精神,除了是一種詮釋,更是一種崇敬。
爭了不一定得分,爭了不一定能贏。但是,中國女排不計較結果,只管“一爭到底”,無愧于自己。想想有些球隊,看到勝利無望就放棄比賽,看到比賽結束時間臨近就消極比賽,這與中國女排的表現大相徑庭。中國女排不管輸贏都能贏得國人和世界的尊重,關鍵就是有一種精氣神,關鍵就是“一爭到底”。王育成用“一爭到底”詮釋女排精神,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研究過女排和郎平的。
隨著時代發(fā)展,女排精神也會與時俱進。但是,郎平對于女排精神的理解——“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或許才是女排精神的內核。女排精神,催人警醒,促人奮進,足以流芳百世!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郭喜林:118人長壽村值得更多村莊學習
李光利:學古人,給中秋添點文化味兒
李兆清:中秋慰問好人,彰顯文明風尚
李強:為骨肉團圓,這個DNA但驗無妨
何勇:誰為新生集體“被退學”負責?
侯文學:索賄退贓看風向暴露貪官本性
苗鳳軍:黃牛倒賣月餅券遇冷節(jié)日反腐落地生根
郭喜林:用輪奸留住女性傳銷成員法理不容
關育兵:既拔獠牙,也要打預防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