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燦輝:別忽視家長“重金求獎”的無奈
作者:曹燦輝 稿源:時評界 編輯:時小川
隨著各地陸續(xù)開學,各類學生課外藝術培訓開始升溫。一些培訓機構一味逐利,把各種“考級”“競賽”“選秀”當成招攬生源的獲利“法寶”,也引導一些家長送孩子參加藝術培訓,對五花八門的獎項趨之若鶩,不惜重金求獎。(9月8日新華網)
應該說,家長根椐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適當參加一些課外藝術培訓,以提高孩子學習成績和將來的競爭力,本無可厚非。然而,現在的一些學生課外藝術培訓,有的以“國際大賽”的名義組織學生參賽,比賽截止日期還沒到,繳費報名參賽學生就都拿到了獲獎證書。家長明知這樣的培訓不靠譜,卻不惜“重金求獎”,折射出家長的不只有功利也有無奈。
教育部發(fā)布的《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明確限定“藝術特長”為在學?,F場測評中展現出來的藝術特長,社會藝術考級、藝術競賽的等級名次、證書等,不能直接作為藝術特長測評的依據。家長雖然知道“重金求獎”實際意義不大,但是還是心甘情愿埋單,這是因為不少人還是認為,現在升小學、初中沒有統(tǒng)一考試,以后高考改革也看個人素質,但是各種獎狀證書之類的“其他項目”還是會增光添彩,競爭時不會“完全無用”。
家長這種太過功利的教育觀,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學生課外藝術培訓,家長一味追求獎狀,無視實際技藝是否提高,會白白浪費金錢和孩子的時間。另外,家長不管孩子是否有興趣,強迫孩子參加各種藝術培訓,也難能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不是享受藝術,有違藝術培訓初衷。
讓課外藝術培訓走出功利,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可強制培訓,課外藝術培訓管理部門也要加強對藝術培訓機構的監(jiān)管,以保證社會辦班質量和社會效果。
然而,家長“重金求獎”背后的無奈,我們也不可忽視?,F在,官方舉辦的青少年學生藝術大賽“正規(guī)賽事”不多,青少年學生很少有選擇的余地,家長“重金求獎”,更多的是家長和青少年學生的一種現實無奈。
青少年學生是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通過正規(guī)的藝術比賽檢驗并提高青少年學生的藝術水平并沒有錯誤。青少年學生多參加藝術培訓比賽,就會找到藝術感覺,比如,青少年學習舞蹈,只埋頭苦練,不登臺表演,是很難找到舞臺感的。只有增加青少年學生參加合規(guī)藝術培訓比賽機會,滿足青少年學生的需求,家長的現實無奈才能消解,藝術教育的路子才會更加寬廣。
破解家長“重金求獎”的無奈,不妨來點求異思維。除了監(jiān)管課外藝術培訓外,還要從家長和青少年學生參加藝術培訓比賽的切實需求出發(fā),增加“供給”,多開展藝術正規(guī)比賽,探求各種各樣滿足其需求的思維形式。比如,將青少年學生課外藝術培訓比賽加以“改造”,使其成為正規(guī)的培訓比賽;中小學校自己多組織學生藝術培訓比賽,多給學生上臺表演的機會;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青少年活動中心多開展藝術競賽,讓青少年學生多多交流才藝,何樂而不為呢?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曲征:銀行下的“圈套”,銀監(jiān)會知道嗎?
凌瑤:拒絕師道“世俗化”
程振偉:里皮回歸恒大足證中超“有長進”
肖懷中:莫讓中秋文化被“概念月餅”撞了腰
醉江南:海綿城市試點切勿夢想“一夜成林”
苗鳳軍:紅包"打賞"服務員莫將服務責任轉嫁了
程振偉:電競成高職專業(yè)還遠遠不夠
關育兵:比基尼餐廳是沉渣泛起
曲征:“家賊”掉包茅臺,老板沒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