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燦輝:防電詐,年輕人也不可太自信
作者:曹燦輝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近來,人們對電信詐騙越發(fā)關注。9月15日,話題#211女碩士遭殺豬盤兩周被騙138萬#沖上熱搜第一,引發(fā)年輕人比老人更好騙的爭議。雪兒從一所211院校畢業(yè)后,在一線城市工作一年,遭遇“殺豬盤”,兩周被騙138萬。 她曾一天幾份兼職,做禮儀、洗盤子,不敢回家,如今她患上了抑郁癥。
在大多數(shù)人的腦海里,似乎老人才是遭受電信詐騙的主體。不過,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當下,年輕人幾乎成了電信詐騙受害者的“主力軍”。 雪兒的被騙是這樣,數(shù)日前曝光的“中科院博士被騙至緬甸”事件也是這樣。而湖北省公安廳調查數(shù)據也顯示,今年1至7月,湖北各級公安機關受理的電信詐騙案件中,“90后”受騙者占比29.5%、“80后”占比32.3%,兩者相加占比高達61.8%,成為電信詐騙最大受害群體。
按理說年輕人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接觸網絡的時間也較早,信息獲取渠道更豐富,對電信詐騙手法有一定的了解,為什么偏偏他們分辨和防范電信詐騙的能力反而弱于老人呢?主要是因為:一些年輕人心智不夠成熟,正處于物質、精神需求的高速增長期,希望能夠快速賺錢導致受騙;有的年輕人過于自負自信,自認為自己不會笨到被電信詐騙,以致于放下必要的警惕和戒備;年輕人上網頻繁,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上留下大量上網瀏覽記錄、通話記錄等使用痕跡,被不法分子針對性利用;電信詐騙嫌疑人也幾乎都是年輕人,而年輕騙子更懂得年輕人的心理,其頻繁更新?lián)Q代的電信詐騙手法更具有迷惑性,讓人防不勝防。
不難看出,在騙子精心設計的電信詐騙面前,無論一個人的年齡、學歷、性別、智商如何,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對無孔不入的電信詐騙,我們不能對受害者施以嘲笑和指責,而必須針對性開展反電信詐騙宣傳教育工作。相關部門要注意年齡特征、人群特征,設計出更加精準的宣傳方式,比如,反電信詐騙短視頻、經典案例、現(xiàn)身說法等,讓宣傳教育真正在年輕人中入腦入心,給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筑起一道堅固屏障。
善泳者溺。防電詐,年輕人也不可“太自信”。要自覺培養(yǎng)防電信詐騙意識,學習新的防電詐知識,也學習大爺大媽們的虛心和警惕。同時,也不要心存僥幸,對利益誘惑一定要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建立起強大的心理防線,保護好個人信息安全。只要是陌生人讓自己輸入銀行卡賬號、驗證碼或是先行轉賬匯款的,務必提高警惕,無論騙術怎么變,以不轉賬應萬變。
面對層出不窮的電信詐騙形式,公安機關也要全力升級應對手段,強化監(jiān)管,加大執(zhí)法力度,嚴厲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同時,引導企業(yè)積極參與反電信詐騙行動,共同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張曉艷:扎牢百姓米袋子,鼓起農民錢袋子
曹燦輝: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解民憂促發(fā)展
丁家發(fā):該為立法防范校園欺凌叫好
廖衛(wèi)芳:別讓“黃金周”淪為“黃金粥”
周志宏:遇“?!北仨毻?還須廣而告之
郭喜林:母親做得月餅最有人情味
苗鳳軍:亞運會首日“中國速度”,更在全領域
維揚書生:花千元給孩子測天賦背后是教育焦慮
葉金福:“廉潔”警示別總在“節(ji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