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fā)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文體娛樂 > 列表

董津初:李煥英也曾經(jīng)是花季少女啊

2021-02-27 07:47:47 m.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fā)表了看法
[導讀]  大年初一,《你好,李煥英》豆瓣開分8.1,大年初二開始,評分飆升至8.3分,成為春節(jié)檔口碑最高的影片,之后又升至8.3,有觀眾哭到口罩全濕,有人想立刻給家人打電話,有人說,想現(xiàn)在...

  作者:董津初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今年春節(jié),電影《你好,李煥英》橫空出世,一部由小品抻成的電影讓無數(shù)人笑的嘻嘻哈哈,哭的稀里嘩啦。

  在這個春節(jié)檔開始之前,很多人不會想到,檔期內口碑最好、收割觀眾最多眼淚的電影,是賈玲的導演處女作。

  大年初一,《你好,李煥英》豆瓣開分8.1,大年初二開始,評分飆升至8.3分,成為春節(jié)檔口碑最高的影片,之后又升至8.3,有觀眾哭到口罩全濕,有人想立刻給家人打電話,有人說,想現(xiàn)在就沖回家。

  豆瓣影評區(qū),一條短評收獲了上萬人點贊:“你以為你已經(jīng)很愛很愛媽媽了,但媽媽遠比你想象中更愛更愛更愛你。”

  真情實感,就是催淚核彈。

  比起其他影片在視效、敘事方式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你好,李煥英》不能算是最出彩,它打動觀眾的原因,主要在于“感情真摯”四個字。

  這部電影傾注了賈玲對母親深深的思念,如她所說,“我把自己的心掏出來給你們看”。

  “我認識媽媽起,她就是一個中年婦女”,這句話擊中了無數(shù)母親和兒女的心,也讓我們看見女性身為“母親”所承擔的重量。

  現(xiàn)在90后一代母親中流行的一句話就是:“你是第一次做寶寶,我還是第一次做媽媽呢,憑什么讓著你啊!”才讓很多人想起來母親并非生而為母。她原本是自主個體,從成為母親的那一刻開始,與另一個小生命緊密相連,在不計回報付出的過程中,她才學會了讓渡部分自我,成為一個母親。

  影片別出心裁地讓主人公穿越回自己出生前,來重新認識一個青春洋溢、光芒四射、完全作為獨立個體存在的李煥英。讓跟多的人感同身受的是“啊,原來媽媽也曾經(jīng)熱情洋溢、青春靚麗!”

  影片中的母親是50后一代,是完整地經(jīng)歷了巨大變遷的一代。和現(xiàn)在的80后90后媽媽不一樣,她們在少年時沒有機會接受足夠的教育,有的經(jīng)歷了“上山下鄉(xiāng)”,然后進入了單位,又在子女養(yǎng)育負擔最重時經(jīng)歷國企改制,難以快速適應新的市場環(huán)境。隨后,孩子就業(yè)、成家?guī)砦镔|上的重重壓力,當下又不得不被卷入孫輩們在高度競爭環(huán)境下的撫養(yǎng)和教育??梢哉f,這代人并沒有得到過太多為自己而活、成就自我的機會,這也加重了她們的人生被“母親”角色,即子女成就定義的程度。

  但這并不能說明改革開放后的一代人成為母親時,仍然可以擁有充足個人空間。因為相比上一代,我們的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養(yǎng)育的責任被更多地退回至家庭,撫育要求卻在消費主義的導向下層層加碼;家內的性別分工也被更大勞動力市場所強化,在“996”的工作壓力和未徹底轉變的社會觀念之下,父親常常缺席;女性本身的職場壓力也在加劇……這些都使女性在“做母親”和“做自己”之間感受到更大的沖突,也使“母親”這個角色在當下附帶著高昂的機會成本。

  這些都導致女性在成為母親后的自我實現(xiàn),或以犧牲家庭其他成員為代價,或以高度要求自己為代價,或以犧牲更低階層的女性為代價,缺少來自外部的公共支持。

  有觀眾說,賈曉玲和李煥英不僅是媽媽和女兒的愛,還有一個女性對另一個女性的理解和關愛——“就算我不出生也沒關系,就希望我媽開心、我媽不受委屈”。

  賈玲曾在采訪中說,希望媽媽兩個字僅僅是稱呼,而不是束縛,希望媽媽能永遠當小女孩,希望媽媽們都快樂,能隨心所欲地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讓所有的母親隨心所欲,心無旁騖的實現(xiàn)自身價值,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社會上對兒童提供撫育支持,職場上給予女性更多的選擇和包容,家庭中男性主動分擔生活瑣事,讓女性可以從柴米油鹽、生兒育女之外發(fā)現(xiàn)社會和生活的美好。

  愿所有的媽媽都可以是明媚的少女!

更多

熱門關鍵詞:李煥英 賈玲 母愛 董津初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