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鳳軍:河北好人范木蘭為中國好人榜錦上添花
作者:苗鳳軍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人物名片:范木蘭,1941年8月出生,秦皇島市海港區(qū)燕山小區(qū)第一社區(qū)居民。自2007年起,她每天撿拾礦泉水瓶和紙箱等廢品,換了錢資助需要幫助的人,先后獲得“河北省優(yōu)秀志愿者”“河北好人”等榮譽稱號,日前入選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2023年11月13日河北新聞網)
范木蘭,一位年齡已經超過八旬的老人,以無私的大愛登上“中國好人榜”,看了媒體報道關于老人的事跡后,任何一個人都有一種激情油然升起,這是一位多么好的老人,堅持公益事業(yè),堅持學習雷鋒十幾年,并且做到了十幾年如一日,為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她撿了20萬個礦泉水瓶,老人用大愛為當今時代書寫了一首贊歌。
八十多歲的高齡老人,還堅持做公益事業(yè),幫助貧困群體一直堅持不停息,特別是老人身體還存在著疾病的情況下,這樣的品德難能可貴。想一想,老人也曾經患過重大疾病,1998年顱內長了腫瘤,很幸運的是,她通過治療,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面對命運的考驗,老人也曾經覺得百無聊賴,畢竟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她開了兩次顱,還落下了右耳失聰,右側面部神經受損,同時這種疾病復發(fā)率較高,當時老人的思想有多么的失落是外界人不得而知的。疾病讓老人很受傷,其心力也是很憔悴,但是愛的火焰,卻讓老人對未來的生活找到了精神支柱,那就是當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一個更不幸的家庭,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照顧癱瘓在床的父親,還需要撫育幾個月的弟弟時,她感動的淚流滿面,一種大愛,一種責任在胸中升起,她立即為孩子家里捐獻了200元,雖說僅是微薄的200元,讓她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活著,盡力幫助別人,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
范木蘭老人,在進行第一次愛的捐獻后,一發(fā)不可收拾,找到了人生在世活著的真正價值。她不僅僅一直堅持幫助小女孩一家人,同時她開始關注報紙、電視上的新聞欄目,看到有受災捐款和困難資助的信息,就毫不猶豫地把錢匯過去。數(shù)目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在自己退休金做這樣的事情力不從心的情況下,她開始到外面撿拾礦泉水瓶等垃圾。第一次做這事對于何一個人來講,都會羞澀,都會打退堂鼓,她也是如此,可是想到很多人需要她的幫助,她放下別人自以為是的高貴尊嚴,每天拿出長夾子和環(huán)保袋出門,在自家附近的街道和小區(qū)走上一圈兒,撿拾別人扔掉的礦泉水瓶。攢到一定數(shù)量,范木蘭就把瓶子賣掉,然后把攢下的錢通過媒體、公益組織或慈善機構捐給需要幫助的人。范木蘭老人在愛的奉獻道路上找到了人生存在的最大價值。
如今范木蘭老人登上了“中國好人榜”,她用實際行動16年來幫助貧困大學生、生病的鄰居、困難群眾200余人。為河北人民爭了光,讓“善行河北”之花,不僅僅在河北省開得爭芳斗艷,更為“中國好人”添加了一朵最美的奇葩。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杜慧:青年干部要以“百米賽跑”沖刺實干擔當
殷建光:留住街頭文化亮色 噴薄身邊書香源泉
陶淑杰:用心用情當好鄉(xiāng)村振興“領頭羊”
曹燦輝:喜見年輕人“夜校熱”彰顯文化自信
醫(yī)院為特殊患者推行“免費陪護服務”值得點贊
魏芳:好評返現(xiàn)“換臉”呼喚打擊“升級”
曹燦輝:絕不能讓試用期成用人單位“侵權期”
小區(qū)電梯限時開,“算死草”式物業(yè)服務當休矣
于濤:搶手機,別“搶”走群眾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