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鳳:動物被標簽化的苦惱
作者:曾德鳳 稿源:時評界 編輯:時小川
一些動物對人類把他們的行為特征標簽化,很是苦惱。
一只狐貍控訴說:我厭惡被打上狡猾的標簽。一個叫伊索的無聊文人,為了讓全世界的人無時無刻不羞辱我們,竟給我們編造了一個故事。故事是這樣說的:狐貍在樹林里找吃的。他來到一棵大樹下,看見烏鴉正站在樹枝上,嘴里叼著一塊肉。狐貍饞得流口水。他眼珠一轉(zhuǎn),對烏鴉說:“親愛的烏鴉,您好嗎?”烏鴉沒有回答。狐貍賠著笑臉說:“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烏鴉看了狐貍一眼,還是沒有回答。狐貍又搖搖尾巴說:“親愛的烏鴉,你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就唱幾句吧!”烏鴉聽了狐貍的話,非常得意,就唱了起來。“哇……”她剛一開口,肉就掉了下來。狐貍叼起肉,一溜煙跑掉了。在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里,我等成了狡猾的化身。其實,我等只是有一個聰明的大腦而已,那里面裝滿了智慧,而不是什么狡猾。諸葛亮不是也把對手常常弄得一愣一愣的嗎?為什么就沒有人說諸葛亮狡猾?而偏偏到了我等這里,便好像除了狡猾,便再也沒有評判詞可用似的了!我恨這樣太有偏見的標簽化,這是往我等臉上抹黑。
一只貓控訴說:我厭惡被打上專吃老鼠的標簽。其實,并不是所有的貓都喜歡吃老鼠的,譬如我,就不愛吃老鼠。在這個講究動物人道主義的時代,老鼠也有老鼠的人權(quán),別的動物動不動便吃老鼠,也是不人道的。我不吃老鼠,理應(yīng)得到稱贊。但因為我披了一張揭也揭不掉的貓皮,這個惡名,一輩子便背定了,真是冤枉之極!
一頭老虎控訴說:我厭惡被打上兇猛的標簽。我活在世上,不管何時何地,唯一的表現(xiàn)便只有威風凜凜。好像不威風凜凜,便不是老虎而是什么怪物了似的。其實,我是老虎中的另類,我不但不威風凜凜,而且還相當溫柔,比寵物狗還溫柔。據(jù)我觀察,老虎中我的同類還不少。如果我們這一類老虎沒有被標簽化的話,我們在動物園里生活,便會自由自在得多,不會一個個都被鐵籠子鎖著。都是這個鬼標簽害的,我們除了渣滓洞里的囚徒生活,還是渣滓洞里的囚徒生活,永遠也看不到解放區(qū)的明朗的天!
一只羊控訴說:我厭惡被打上弱者的標簽。一個《狼和小羊》的故事,讓我的弱者的形象不脛而走。所有的羊,世世代代都擺脫不了在人的心目中弱者的印象。我們?nèi)粝肴能娀蛘呷プ霰gS什么的,肯定會吃閉門羹的。這還不算,在我們的背后,常常有動物指指點點,笑話我們懦弱。其實,并不是所有的羊都懦弱的。我就是一只強悍的公羊,我有兩只匕首一樣的角。如果一頭狼與我單挑的話,它的肚子有可能被我鋒利的角挑得腸子流出一地。但因為我們羊整個被標簽化了,我就是橫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之一,也沒有人把我當成勇士的。我恨身上這個懦弱的標簽。
一只不愿透露本來面目的蒙面動物說:其實,不光一些動物對被標簽化很是苦惱,某些人被標簽化,也不會不苦惱的。譬如說,高考狀元。這個標簽被賦予了苛刻的內(nèi)容,那就是什么都得是狀元。做科研的,就得做到長江學者,做到院士,甚至最好能拿諾貝爾科學獎,那才名副其實。做人文學者,做到博士生導師了,還認為不怎么樣,要做成學界泰斗,才名副其實。只沒有覺得高考狀元吃飯也要杰出,最好能吃個老母豬不抬頭,否則,就是不成才。最近一個時期,狀元鮮有成才者的洶涌澎湃的輿論,就是一個殘酷的佐證。四濺的唾沫,噴得狀元們灰溜溜的。這對狀元們是不公平的。一是對狀元們成才的標準標簽得太高聳入云。二是對狀元們太不人道了。一個成熟的社會,應(yīng)該允許狀元們不特別出類拔萃而不被嚼舌根。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使用作品的,應(yīng)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nèi)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張楠之:停產(chǎn)治霾,逼死企業(yè)還是逼出創(chuàng)新?
薛建勇:無臂小伙買房受阻折射人性制度缺失
白墨:“懷孕護士跪地施救”是醫(yī)者仁心的樣本
李六合:城管“民生地圖”值得借鑒
白墨:“互聯(lián)網(wǎng)+”催生高校“跑腿經(jīng)濟”新理
“‘聊效’甚微的官員公開手機號” 是一場秀
苗鳳軍:獨臂快遞哥拖欠房貸被起訴是一堂法治
郭喜林:有感于姜昆先生的《虎口脫險》
李忠卿:火鍋味道與空氣質(zhì)量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