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鳳軍:借調加重基層負擔,困局如何破解
作者:苗鳳軍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記者近日在基層調研時了解到,有的上級單位借調人員接近甚至超過在編人數(shù),有的基層單位在崗人員竟少于被借調人數(shù)。此前,有某地級市的組織部門披露,全市一次性清退借調干部1400多人,其中市縣兩級部門從鄉(xiāng)鎮(zhèn)借調的干部就有600多名。(2023年5月11日光明網)
借調加重了基層負擔,如果不是相關媒體報道,或許外界百姓很難了解,借調的問題會這樣嚴重,如新聞中所講某市清理借調人員,一次性就清理借調干部1400多人,其中市縣兩級部門從鄉(xiāng)鎮(zhèn)借調干部就有600多名,這只是一個局部現(xiàn)象,這只是一個某地級市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這對于全國來講,這樣的事件又有多少呢?涉及到的領導干部職工又有多少呢?或許是無從統(tǒng)計,而對于基層來講,本來就缺少人員,很多干部職工被借調,在工作上來講又加重了他們很多的負擔。
有一句話說得好,上面的工作有無數(shù),到達基層就如同一根針穿進無數(shù)條線。當今時代,各項工作更加細化,細化的標準也造成了工作的更加繁瑣,在基層很多部門的工作人員,都是一卯頂一楔兒,如今相關工作的人員被借調走了,他的工作只能讓其他人干。而在基層某一個人的工作不僅僅只是本崗位上的工作,還有包村等其他方面的事情,工作是很多的。在基層,一個鄉(xiāng)鎮(zhèn)借調不可能只是一兩個人,甚至有很多人,基層平時進人都少,每年還有退休人員出現(xiàn),基層用人荒一直存在。
基層政府部門人員被借調,還存在其他問題,有一些部門根本是沒有人,其工作更是沒人干,百姓辦事根本找不到人,這可不是信口開河,如基層某些部門只有一個人,而被借走了,長期不在,平時看似不重要,事實上這樣的崗位還真需要有人盯崗,調走了,百姓辦事又去找誰呢?
借調還會滋生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吃空餉,這也不是不負責的說法,這個問題根本避免不到,有一些人以借調為名,根本是不上班,上面工作部門管理不嚴格,或者是存在人情等問題,下面也不主動找,自己就以借調為名干自己的私事去了,這樣的現(xiàn)象也是很常見,讓吃空餉成了明目張膽。
借調的問題很多,但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借調種現(xiàn)象呢?這也必須要深挖。出現(xiàn)這一特殊現(xiàn)象的應該是由以下幾個方面產生的:一是上級政府部門機關單位也確實缺人,在本級工作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從下面借調領導干部職工,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借調的人員也是不少。二是自私自利借調。某些領導干部職工,通過借調的方式逃離基層,畢竟基層的工作環(huán)境,與上面的單位相比,還是比較辛苦的,無論是工作環(huán)境,還是照顧家庭來講,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有一些人通過一定關系,以借調為名逃離基層,來到上級政府部門工作,他們到了上級政府部門,待遇并不會低。只要方便自己,從沒有想到自己應該履行的責任。
借調的人走了,有的一去不復返,基層工作人少了,編制也沒有,很多干工作的還是無編人員,相關問題一直存在,一直解決不了。雖說事件出現(xiàn),上級政府部門也屢次開展借調人員清理工作,如新聞中所講,近年來,違規(guī)借調、過度借調等現(xiàn)象屢禁不止,有的地方常常陷入“清理-反彈-再清理”的怪圈,讓一些鄉(xiāng)鎮(zhèn)等基層單位不堪重負、苦不堪言,成為變相加重基層負擔的一大源頭,但是借調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清理又有啥意義呢?
如何規(guī)范借調人員管理,各級政府部門要重視,要必須出臺相關的規(guī)定去規(guī)范,尤其對于某些新入職的干部職工,在入職時都有規(guī)定在基層需要干多長時間,才可以離開基層或者是調離其他單位,如今借調了,就打破了制度的尊嚴。因此借調就需要規(guī)范。對于借調人員,要進行全面的清理,對于不合規(guī)的,必須要回到基層,要留下的,必須要由組織部門把關審核,對于一些以借調為由,長期不上崗,更要督促回歸上崗,堅決不能讓借調出現(xiàn)吃空餉的現(xiàn)象。
借調,不能總成為政府部門機關單位的一個通病,面對這一問題,即便難以解決,也應該解決,基層工作之重,需要上級政府部門用給力的行動給以體恤。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趙常智:建設文化滄州,打造魅力獅城
維揚書生:給老師走廊“擺攤式”輔導點個贊
郭喜林:貪官被保安嚇出一身冷汗有些夸張
黃躍成:法院錯判“罕見”登報道歉 之后呢?
沒收學生手機泡水盆,“野蠻式”防沉迷不可取
周志宏:“‘好意施惠’不擔責”是一堂普法課
葛霞:讀懂外婆“叮嚀”里的“愛與期許”
李非燃:“非遺傳承”之美與時代同光
梁宇飛:丁汝昌投降圖登上讀物?海軍英烈應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