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fā)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文體娛樂 > 列表

郭喜林:從聊城“開學第一課”的紅色教育說起

2023-09-06 17:16:07 m.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fā)表了看法
[導讀]  把“開學第一課”作為愛黨愛國紅色教育的主要課程,這是山東聊城市學生暑假之后新學期的新亮點。讓愛黨愛國的紅色教育走進校園,走進課堂,這是在廣大中小學學生當中廣泛開展愛黨...

  作者:郭喜林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邀請老兵進校園、參觀國防教育長廊……9月1日,全市各中小學校迎來開學,不少學校把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等作為“開學第一課”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學生們講述紅色故事、國防知識,校園里國旗飄揚,操場成了“秋點兵”的訓練場,為革命事業(yè)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前輩成為學生們的偶像,“報國有我、強國有我”的誓言響徹校園。(聊城晚報2023年9月5日)

  把“開學第一課”作為愛黨愛國紅色教育的主要課程,這是山東聊城市學生暑假之后新學期的新亮點。讓愛黨愛國的紅色教育走進校園,走進課堂,這是在廣大中小學學生當中廣泛開展愛黨愛國思政課教育的正確選擇。

  把老兵請進校園和課堂,讓老兵為同學們講述親身經(jīng)歷的紅色故事,讓老兵為同學們講述國防知識,讓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與使命成為每一位中小學生自覺承擔的社會責任與義務,讓革命的紅色基因種子在廣大中小學生的心田里不斷發(fā)芽生根和開花結果。這樣,才能讓莘莘學子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才能讓莘莘學子挺起脊梁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為長大成人報效祖國打下堅實基礎。

  紅色教育進校園不僅是增強中小學生綜合國防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而且是繼承和發(fā)揚愛黨愛國光榮傳統(tǒng)的永恒主題。而且,要深入持久開展紅色教育進校園;而且,每一所學校都應當把革命前前輩講過的紅色故事整理成冊,并由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審核編輯出版,讓紅色故事成為代代相傳的傳家寶,讓子孫后代受到教育。

  “開學第一課”的紅色教育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和歷史使命。只有把學生的思政課上升到愛黨愛國、保衛(wèi)祖國的高度,才能讓偉大祖國的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才能讓廣大莘莘學子懂得為什么“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為什么“忘記歷史等于背叛”?怎樣才能勿忘歷史恥辱,牢記歷史血的教訓?怎樣才能居安思危,不斷增強每個人愛國主義的深厚感情和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把老兵請進校園和課堂,才能讓學校的思政課更接地氣,更生動活潑,更讓廣大學生深受感動和教育;把老兵請進校園和課堂,才能讓廣大學生受到身臨其境的愛黨愛國教育,才能真正體會到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而且許許多多的革命先烈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更應該百倍珍惜老兵進校園和課堂,為廣大學生講述他們的堅定信仰和理想。為了偉大祖國更美好,為了子孫后代能過上不受外來侵略的幸福生活,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前輩不怕流血犧牲,他們善于和勇于和國內(nèi)外的敵人頑強斗爭的無私奉獻精神,不僅是子孫后代學習的光輝榜樣,而且是子孫后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財富。

  這就需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認真深入研究紅色教育如何深入持久進校園和課堂的問題。只有堅持與時俱進原則,紅色教育進校園和課堂才能形成常態(tài)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科學管理方法;只有不斷改善紅色教育進校園和課堂的方法,才能讓廣大莘莘學子在接受愛黨愛國的紅色教育中不斷增強文化自信,不斷提高中華民族精神補鈣的質量,才能把紅色教育作為學生思政課中的重要品牌,才能讓紅色教育造福于子孫后代。

更多

熱門關鍵詞:聊城 軍訓 郭喜林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nèi)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