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雙利:在永葆組織活力中顯擔當
作者:周雙利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基礎,黨的組織路線是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的。我們黨要長期執(zhí)政、永葆活力,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重要的是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組織部門作為管黨治黨的重要部門,要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強化責任,勇于擔當,提高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規(guī)律的能力,提升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的質量水平,為加快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提供堅強組織保證。要抓好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推動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各項任務落地見效,不斷夯實黨的基層組織體系根基。作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者,我們將貫徹落實好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提升城鄉(xiāng)社區(qū)黨組織的組織力為著力點,探索社區(qū)組織與區(qū)域各類組織共建互聯的有效機制,加快健全社區(qū)工作者職業(yè)體系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地干事創(chuàng)業(yè)氛圍,為基層組織選好“頭雁”,帶好“群雁”。
發(fā)揮組織優(yōu)勢。堅持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相統(tǒng)一,把握基本要求,抓好貫徹落落實,緊扣打贏三大攻堅戰(zhàn)、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等重點工作選干部配班子、抓基層打基礎,切實把每個黨支部都建設成為團結群眾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根本目的就是要緊緊圍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加強組織體系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和優(yōu)秀人才隊伍建設,匯集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磅礴力量。
組工干部當立足新使命,奮斗新時代,樹牢改革意識,面對黨員流動大、傳統(tǒng)管理方式落后等問題,要不斷解放思想,不拘泥于成規(guī),積極探索流入地與流出地“雙向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微信、QQ、遠程教育等融媒體優(yōu)勢,結合黨員培訓需求、易接受學習方式等做精黨課、做優(yōu)教材,通過“線上學+線下學”等方式提升學習實效,促進黨員管理。面對物業(yè)黨建、商圈黨建等新課題,要敢試新法,敢開先河,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新領域黨建,著力推動各領域黨建蓬勃發(fā)展,增強各級黨組織組織力。推進基層黨建工作高質量發(fā)展,在永葆組織活力中彰顯黨員擔當!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劉小強:立下凌云志、夢想能開花
申水英:“萬能的培訓班”背后折射出的本質
葉金福:預付式消費引入反悔權是一種消費保護
老母親的“提鞋”教育就是那最深的牽掛
夏芳菲:誰知盤中餐
讓抑郁患者回歸社會需要我們攜手共進
駱秋奇:多措并舉,解決“出游被坑”
丁家發(fā):取亡父存款遭遇“循環(huán)證明”為哪般
陳婷:別讓唯學歷論淪為“夾心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