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fā)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百家爭鳴 > 列表

宋鵬偉:“帶娃費”提醒子女要有感恩之心

2021-10-18 23:48:54 m.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fā)表了看法
[導讀]  準確地說,是夫妻二人都被老人告上法庭,前女婿須承擔一半的“帶娃費”。能夠走到這一步,顯然與兩人離婚有直接關系,但也進一步明晰了一個事實——老人帶娃,并非天然應盡的義務...

  作者:宋鵬偉 稿源:時評界 編輯:時小川

  近日,“男子離婚后被判賠丈母娘16萬帶娃費”引發(fā)熱議。2010年,蘇某和李某登記結婚,婚后生一子由孩子外婆方某照料。期間,李某主動出具承諾書,表示要支付岳母每月3000元。2019年,2人離婚。去年,方某將前女婿訴至法院,要求其支付承諾的帶娃費。法院一審判決李某支付總計8萬多元帶娃費。(《華商報》10月17日)

  準確地說,是夫妻二人都被老人告上法庭,前女婿須承擔一半的“帶娃費”。能夠走到這一步,顯然與兩人離婚有直接關系,但也進一步明晰了一個事實——老人帶娃,并非天然應盡的義務。

  現(xiàn)實中,這樣的極端情況極少出現(xiàn)。那是因為,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老人幫襯子女帶娃,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加之受到“隔代親”的影響,又擔心兒孫受罪,很多老人參與看娃的熱情還特別高。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很多也確實沒有太多時間精力帶娃,于是在上學前的這段時間,往往選擇讓父母來照顧幼兒。畢竟,除了可以節(jié)省一大筆費用,還不必擔心虐童等情況發(fā)生??梢哉f,盡管雙方或許都沒這么想,但事實上是將老人當做了免費又可靠的保姆。就像拿著父母的積蓄買房,大家都是如此,也就很少有人去反思其中權利義務的邊界,更不會覺得有何虧欠。

  從法律上來說,除非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父母無力撫養(yǎng),否則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未成年人沒有撫養(yǎng)的義務。這意味著,老人完全可以不管,看娃只是情分,而非義務。事實上,因為給子女看娃,也讓很多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不堪重負:做飯、洗尿布、哄睡、早教……更不必說,如果有多個子女,有的還要了二孩。

  照顧你,還要照顧你的下一代;免費打工,還要拿出退休金貼補家用……即使不考慮法律規(guī)定,哪怕老人心甘情愿,作為子女,至少也應當感到愧疚與不安,在體力、精神和金錢上盡可能減輕他們的負擔。如此,才更符合事情的本質——對別人的幫助心懷感恩,而不是理所當然,甚至動輒挑剔不滿。

  是親人不假,但沒有義務。這樣的常識,需要通過案例來普法。以新聞中的例子來看,老人或許根本沒打算要這筆“帶娃費”,但由于小兩口離婚,加之前女婿曾出具過書面承諾書,她便有了討要這筆費用的動機。雙方的關系,成為雇傭關系,并有“勞務合同”佐證,所以得到了法院的支持。其實,就算是在婚姻內,老人同樣可以主張自己的權利。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傳統(tǒng)文化中,“我給你帶娃”的另一面是“你給我養(yǎng)老”,可事實上如今很多老人靠的是退休金,而非子女的完全贍養(yǎng)。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年輕人都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既要揣著明白,給老人減負,更不能裝糊涂,理直氣壯地“啃老”。

更多

熱門關鍵詞:帶娃費 子女 父母 宋鵬偉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