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fā)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百家爭鳴 > 列表

殷建光:學校不應追求“曝光批評”轟動效應

2023-03-17 07:51:13 m.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fā)表了看法
[導讀]  看到這樣的新聞,感覺心里很別扭。如此醒目批評“姚同學”,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在同學中的聲譽;學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如此“展示”,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學校不是媒體,應該...

  作者:殷建光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近日,廣東,網(wǎng)傳湛江一高校宿舍樓電子屏上掛出“姚同學約X刷單被騙”信息,引發(fā)關注。記者注意到,在網(wǎng)友“八只餐包”近日在某社交平臺發(fā)布的相關圖片中,一大門上方的電子屏上,紅色字體醒目地顯示著“姚同學,約X刷單,被騙12892元”字樣。(3月15日上游新聞)

  看到這樣的新聞,感覺心里很別扭。如此醒目批評“姚同學”,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在同學中的聲譽;學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如此“展示”,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學校不是媒體,應該講究循循善誘的教育,不應追求“曝光批評”轟動效應。

  任何一個行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能因為目的純正就讓行為無所顧忌。相關負責人表示,的確是學校官方發(fā)出的提醒信息。相關提醒信息在學生公寓播放,也是公安部門所做的宣傳,公安部門希望提醒同學們提高警惕、不要被騙。因為同學被騙比較多,是出于對學生的一個警示作用考慮。筆者認為,不管是學校做法,還是公安部門考慮,都不妥當。學校提醒學生,可以通過課堂教育,班級會議,個別疏導,沒必要如此宣傳。公安部門考慮,也可通過上“法制課”進行教育和警示,沒必要如此公示。大門上方的電子屏上,紅色字體醒目地顯示著“姚同學,約X刷單,被騙12892元”字樣。這樣的“警示作用”實際上是“粗暴教育”,不但不會有好的教育效果,而且,還會對學生本人產(chǎn)生心理傷害。

  學生做犯錯誤,做錯事,很正常。學校作為教育場所,應該始終用好愛心,運用包容,對學生成長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糾正,這是學校的意義和價值,也是教育的智慧與情懷。曝光批評不是教育,粗暴警示不是教育,這樣的“無情”教育很粗暴,要不得。由此,想到陶行知三塊糖的教育故事。面對打架的孩子,他沒有橫眉冷對,沒有聲色俱厲,而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進步,用“糖”進行疏導,最后,達到了最好的教育效果。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們的教育應該用好這個“三塊糖”效應。

  打造“警示作用”,可以,但不必冷漠,不必粗暴,完全可以溫情脈脈,可以真情感化,這是教育的擔當,也是學生成長最好的滋養(yǎng)。

更多

熱門關鍵詞:學校 曝光 詐騙 殷建光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