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平:自媒體時代,閱讀的品質不能下降
作者:郭軍平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進入自媒體以來,閱讀信息量大增,由于手機便捷的閱讀功能,使得參與到手機閱讀的人群越來越多。君不見,到處似乎都可以看到那一個又一個的“低頭族”。這種現(xiàn)象簡直如神州大地增添的一道靚麗風景。便捷的自媒體時代,隨便打開手機,我們就可以讀到五花八門的信息。這種現(xiàn)象用“信息爆炸”來形容也不為過。那么,出現(xiàn)這樣的閱讀現(xiàn)象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對于這個問題的認識,恐怕褒貶不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畢竟是搭乘高科技之便,做一件無須投資多少的閱讀精神享受罷了。
由于自媒體時代的快速到來,本來就已經(jīng)門可羅雀的圖書超市越來越顯示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窘態(tài)。除了學生考學必需之書尚且可以熱賣以外,那些站在書架上的各類文學名著或者其他社科著作更是無人問津。針對這種現(xiàn)象,筆者為之堪憂。為什么呢?因為作為傳統(tǒng)知識文化、思想意識載體的書籍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古人對于書之崇拜與敬仰,雖不可以用視若神明來形容,但也可以用頂禮膜拜來修飾。何以見得?因為書籍可以給人帶來智慧、帶來精神力量。“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古今中外流傳下來的大量的關于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可謂不勝枚舉。這足以見得古人對于書籍的高度重視和高度認可,同時也充分說明了書籍對于人類文明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所產(chǎn)生的巨大推動作用。既然認識到了書籍對于人類文明所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h離書籍呢?難道手機閱讀能夠真正代替書籍閱讀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手機碎片化的閱讀和消遣性的閱讀怎么能和書籍閱讀相提并論呢?試想一下,當我們打開一本嶄新錚亮的書籍、聞著那飄著油墨書香的氣息,喝著一杯淡淡的茶,光這種氣氛就足以讓人陶醉,更何況書籍還可以讓人靜心,讓人消躁呢;倘若捧著一本泛黃的舊書吧,那豈不更有一種飽嘗了歷史的感覺。我們在讀書,書也在讀著我們。在這一種氛圍下、這一種心境下,我們難道不是在享受著書籍的沐浴嗎?
相反的,當我們拿著手機看著五花八門的泛濫信息,眼睛在瀏覽著千奇百怪的事情,也許這些畫面還很精彩,也許這些事情還很稀奇,也許這些場面還很壯觀,它們或多或少都會給我們帶來一個驚喜、一個安慰,或是一個思考??墒?,當我們眼冒金星,脖子酸疼,手臂發(fā)麻的時候,閉上眼,除了獵奇以外,我們的內(nèi)心還留下了什么?當然我們也不否認那些帶有精品化的閱讀讀者群體,但是即使作為精品性的東西怎么能夠和書籍相提并論呢?因為書籍。尤其是那些經(jīng)典名著畢竟承載了博大深邃的思想,它可以引起我們對世界、對人性的深入思考。與手機閱讀的破碎與傷眼相比,它豈不既養(yǎng)眼更養(yǎng)心,我們何必要遭受手機閱讀那樣的摧殘呢?
同時與手機閱讀相比,書的大氣、靜穆、內(nèi)斂哪能是電子閱讀能夠達到的境界呢?因此,在自媒體高度泛濫的今天,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清醒頭腦,不能在手機閱讀的道路上沉溺下去。拒絕手機,讓那飄逸著清清書香氣息的書籍回到了我們案頭、床頭,讓我們在書籍的熏陶下好好地養(yǎng)一養(yǎng)書卷氣息。因為,在泛濫的自媒體時代,我們的閱讀品質不能下降。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nèi)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史云:聊城314撞上星期日,民有呼來政有應
葉金福:為學校開設“學農(nóng)實踐課”叫好
周志宏:“3.15” 我們該期待什么
曹燦輝:遏止“花式搶車位”,還需多措并舉
丁家發(fā):“暴力催債”入刑有利于更精準打擊犯
葉金福:中考體育100分需防重走應試教育老路
3月12日植樹節(jié):植一株綠色,溢滿城希望
周志宏:“炫富”乃“醉翁之意” 小心被“忽
孟偉:對話“拉面哥”,務實的他需要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