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fā)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名家專欄 > 苗鳳軍 > 列表

苗鳳軍:四老虎判死緩,反腐依舊任重路遠

2025-04-24 11:57:16 m.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fā)表了看法
[導讀]  2025年短短的不到五個月時間,已經(jīng)有四只“大老虎”因腐敗問題落馬被判死緩了,其事件出現(xiàn),讓全國百姓很是震驚,這些官員,位高權重,在黨和政府部門工作多年,受黨教育多年,也...
  作者:苗鳳軍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仕途橫跨青海、內(nèi)蒙古、新疆等西北三省區(qū),曾任青海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副書記,擔任過18年的副省級要職的李鵬新,22日在陜西寶雞中院的審判席上聽候一審判決:死緩,終身監(jiān)禁,不得減刑、假釋。(2025年4月22日南方都市報)

  2025年短短的不到五個月時間,已經(jīng)有四只“大老虎”因腐敗問題落馬被判死緩了,其事件出現(xiàn),讓全國百姓很是震驚,這些官員,位高權重,在黨和政府部門工作多年,受黨教育多年,也曾經(jīng)為黨和政府做了很多工作,為什么就不能控制自身的欲望呢?曾經(jīng)的光鮮,到如今的一落千丈,腐敗讓這四位原高官,成了全國人民心目中人人過街喊打的老鼠,不知道當他們面對人民的審判時,內(nèi)心的感受會如何呢?會不會自慚得無地自容呢?

  黨的十八大,中國政府拉開時代反腐的大幕,時代反腐這一項關乎黨的廉政建設,關乎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這一偉大工程,中國共產(chǎn)黨迎著時代的大考,在全黨范圍內(nèi)開展了強力反腐活動,在這項活動中,落馬的官員無數(shù),某些反腐事件出現(xiàn),也曾經(jīng)讓外媒關注,甚至全世界人民都驚嘆,中國的時代反腐力度是超前了,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相提并論的。哪一個官員落馬,對于百姓來講,都很心痛,哪一位官員落馬,對于領導干部來講,都有嚴重的警示意義。為什么時代反腐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十幾年,某些官員還沉迷于權力利益交換之中,不能自拔呢?還在于這些領導干部黨性思想不純,還存在著投機思想,對于時代反腐工作還存在著僥幸心里。還有就是領導干部所擁有的權力也確實給某些領導干部帶來了極大的利益,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權力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實惠。如新聞中所報道的這四位被判死緩的大老虎,他們每一個人違法犯罪所涉及的金額都達到了幾億元,權力給他們所帶來的巨額利益,如何會讓他們的思想永遠保持清醒呢?迷戀權力帶來的好處,他們明知道是犯罪,也要鋌而走險,不能自制,最終淪落為階下囚,成為了時代的罪人。

  中管干部落馬,被判死緩,痛徹百姓的心肺,某些領導干部的權力過于集中,讓時代反腐總有大劇上演,事件出現(xiàn),這說明了時代反腐永遠在路上,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反腐工作未來依舊任重路遠。再者就是,如何將領導干部的權力真正關進籠子里,需要組織制度不斷的完善,同時更需要堅持不懈地對黨員干部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只有領導干部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提升了,讓其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們的時代反腐才會有一個時限,這黨風廉政建設才能夠出現(xiàn)奇效,未來新聞中所出現(xiàn)的事件也能夠從根本上避免。當然今天新聞事件中所報道的事件,領導干部更應該從中吸取教訓,要明白中國共產(chǎn)黨的自潔機制,注定反腐永遠不會有時限,腐敗只有死路一條。要加強思想自律,要真正做“三有”官員,讓自己成為時代發(fā)展,為民服務的好官,百姓心目中真正的公仆。

更多

熱門關鍵詞:死緩 苗鳳軍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nèi)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