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麒:要正視家長退群背后的焦慮
作者:祁麒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么了!”一位江蘇家長在自己發(fā)布短視頻中怒吼道。一聲怒吼迅速引起熱議,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視頻的最后表達了該家長的不滿:“教是我教,改是我改。還要昧著良心說辛苦了,到底是誰辛苦?”該言論引起的不少家長的共鳴。
家長群如今已然成為學校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渠道之一,家長群成立的初衷是為了方便老師與家長溝通交流學生在校的情況,讓家長和學校更好的配合協(xié)作。但是,不知何時開始家長群就漸漸“變味”了,老師在群里布置作業(yè),要求家長批改作業(yè),回復晚了隨時可能被“點名批評”,有的家長在群里花式夸老師、攀比、發(fā)廣告。變了味的家長群成了壓垮家長的“壓力群”。
“子不教父之過”,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確實應該在培養(yǎng)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學習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和支持,所以“家校共育”的理念并沒有錯。同樣,學校也應當肩負起教書育人的責任,不能把學校應盡的責任“甩鍋”家長,這樣非但不能調(diào)動家長監(jiān)督、教育孩子的積極性,反而適得其反讓家長們在重壓之下喘不過氣來。構建良好的家校關系必須劃清學校和家長的責任界限,明確責任。“教書育人”對于學校和家長來說缺一不可,學校應該承擔起主要“教書”職責,傳道受業(yè)解惑,對于布置、批改作業(yè)、做手工等職責還是由學校來承擔更加專業(yè)、科學和有效。家長要承擔起“育人”的責任,督促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和任務,教育孩子尊師重道。
家長支持和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不過度參與和代勞,學校承擔起學校分內(nèi)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良好的家校關系構建了,還有一個學習主體不能忽視,那就是孩子本身。孩子學習不是為了家長學,也不是為了學校學,作為學習主體的孩子往往在家校之爭中被忽視,這就凸顯了學生在學習中的缺位。所以家長和學校都應學會放手,引導孩子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責任意識,主動學習,對自己負責。
家長不越位,學校不缺位,孩子回歸本位,三方共同履行好各自的職責,形成合力,相互配合才能讓家長群不再焦慮,給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nèi)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袁文良:打破招聘中的“隱形門檻”
張園園:校外培訓機構整頓要再重視
李春艷:別讓生命為暴躁的脾氣埋單
維揚書生:遭遇“香港人”詐騙 不能總靠民警
周志宏:“特供”“專供”用暗語 整治亟須用
張楠之:墻上爭“C位”,爭了面子丟了里子
李丁喬:領導面對干部不擔當就該“臉上掛不住
徐涵笑:別讓“家長群”變“壓力群”
苗鳳軍:哈爾濱狗患成災,治理狗患誰也不能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