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偉:破解低生育率難題要在中產身上下功夫
作者:程振偉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據俄羅斯衛(wèi)星網11月28日報道,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顯示,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05,而這個數(shù)據比必要的人口更替生育率低兩倍?!度嗣袢請蟆贩Q這意味著中國生育水平是全球最低。媒體稱“二孩政策”影響甚微 ,因為“年輕人追求前途”。
中國是個非常強調發(fā)展的國家,我們思考一切問題,大多圍繞著如何促進發(fā)展、如何加速進行,所以我們注重效益、特別是競爭力。習慣了持續(xù)高速發(fā)展的我們,對大多國家艷羨不已的GDP增長跌破7%,不僅在意而且憂慮。然而,沉迷競爭力的政府和國人,不該對這些年來持續(xù)走低的低生育率無動于衷,因為它關乎不久未來中國在世界上的競爭力。
或許因為我們認為放開已實施了幾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低生育率難題會迎刃而解。然就目前看來,最大問題還在于,放開限制,愿意增加生育的人不見得會多。部分地區(qū)實施”二孩政策”,對新鮮人口增加的拉動作用有限,因為“年輕人追求前途”,在有事業(yè)之前生兒育女倒成了次優(yōu)選擇。
這里“追求前途”的“年輕人”是誰?有強烈“前途意識”的,多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他們有文化、有想法、有抱負,他們的未來是空白紙一片,他們有些是中產,有些是未來的中產??紤]到中國中產群體在總人口中占比越來越多,中產或準中產的生育觀,正在決定未來中國的生育率。
不能怪中產或準中產們“追求前途”,因為在加速發(fā)展時代,社會資源不能等著分配,而是要競爭獲取。唯有取乎其上,才能得乎其中。年輕人不追求“前途”,就要被未來拋棄。而現(xiàn)在社會過度重視物質資源占有,連西方國家都知道,中國盛行”買房成功論”,年輕人追求前途,而把生兒育女放在次優(yōu)位置,完全是社會氛圍所致。
隨著中國女性普遍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 ,婚齡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有壓過同年齡段男性的趨勢,但知識女性們尚未改變“婚配中學歷門當戶對”的傳統(tǒng)觀念,不少女性因此剩下。如此婚配觀念之下,年輕男性“不追求前途”,連婚姻都會成難題。
中產或準中產,正在成為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所以破解低生育率難題,首先要從中產群體身上下功夫。不僅要為這些尚還年輕未來將是中產的男性松綁,讓他們意識到“生兒育女和奔前程一樣重要”,而且全社會要建立早生早育的獎勵榮譽機制,讓年輕人明白,傳承后代,不僅是人類古已有之的本能,更是促使國家社會保持持續(xù)競爭力的公民責任。
數(shù)據顯示,2010年全球平均每個婦女生2.5個孩子,發(fā)達國家為1.7個,欠發(fā)達國家為2.7個,最不發(fā)達國家為4.5個,而扣除中國后的欠發(fā)達國家為3.1個。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比發(fā)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還要低許多,是名副其實的最低生育率國家。照現(xiàn)在的狀況不扭轉局面,我們必將輸?shù)粑磥?。我們國家靠人口紅利,克服了改革開放初資金技術管理經驗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差上百年的劣勢,人口優(yōu)勢把中國帶到了全球第二經濟體的高度。失掉人口紅利,只會讓未來中國舉步維艱??紤]到我國正在進入中產社會,當務之急是讓中產和準中產們有動力有意愿“早生多生”以來,背后的制度建設和教育工作其實也要跟上。
全球最不能“生”的中國,正在未來競爭中處于劣勢。對“一心奔前途”的中產和準中產而言,應該明白“生兒育女”,也是利國利己的大事業(yè)。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張楠之:應對騙術“升級”,根本在銀行的努力
李忠卿:發(fā)“如廁牌”的出發(fā)點未必就好
張楠之:應讀懂“如廁牌”里的良苦用心
艾才國:“老師撐摑沒戴紅領巾的學生” 讓師
袁文良:古代帝王赦天下不赦贓官
曾德鳳:動物具有大智慧
關育兵:夫妻忠誠協(xié)議是一條繩索
白墨:“讓學生將生死置之度外”折射孝道教育
宋莉:市長主動公開手機號碼是可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