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fā)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民生 > 列表

周志宏:警惕耳機成“聽力殺手”

2022-09-15 11:27:00 m.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fā)表了看法
[導讀]  時下,在家做作業(yè),戴上耳機聽音樂;出門坐地鐵,戴上耳機看視頻;晚上睡覺前,戴上耳機聽小說……對于很多初中生而言,耳機幾乎“長”在了身上,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調查發(fā)現,...

  作者:周志宏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不太愿意跟大人交流,覺得只要戴上耳機,就能把自己封閉起來,沉浸在沒有外界打擾的專屬空間里。”作為家長,劉女士倍感無奈,“一天下來幾個小時,耳朵受得了嗎?”(北京晚報9月14日)

  時下,在家做作業(yè),戴上耳機聽音樂;出門坐地鐵,戴上耳機看視頻;晚上睡覺前,戴上耳機聽小說……對于很多初中生而言,耳機幾乎“長”在了身上,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調查發(fā)現,耳機不離身的情況在青少年人群中相當普遍。即使是在嘈雜的地鐵里,他們也會選擇“以噪制噪”,甚至將音量開到最大,以掩蓋超過100分貝的車輛行駛噪聲。

  有人對不同配置的耳機進行研究,發(fā)現當音量為100%時,使用壓耳式耳機只有18分鐘的安全接觸時間,使用耳塞及某些品牌耳機只有5分鐘的安全接觸時間,使用隔振式耳塞只有3分鐘的安全接觸時間。研究表明,為了確保聆聽效果,人在嘈雜環(huán)境中聽音樂時,音樂輸出強度要比背景噪聲高,這會大大增加聽力損傷的風險。

  相比起視力來說,青少年的聽力似乎很少引起關注?,F在的很多年輕人,長時間地使用個人音頻設備和在嘈雜的娛樂場所消遣,豈不知“殺手”正埋伏在自己的身邊。

  為抵御噪聲對聽力的影響,不少人開始選擇降噪耳機。在電商平臺上搜索相關產品,發(fā)現降噪耳機分為入耳式、頭戴式、頸掛式等多種款式,主動降噪功能成為大多數耳機的核心賣點。面對五花八門的降噪耳機,消費者往往很難判斷性能究竟如何。

  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曾專門針對主動降噪耳機進行了風險監(jiān)測,產品共涉及47家企業(yè)的60副耳機,價格在199元到2950元之間。測試人員模擬火車站、機場等場所的噪聲環(huán)境,輸送100分貝的總噪聲量,對最大聲壓級、主動降噪量、綜合降噪量等項目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在測試的60副耳機中,主動降噪量低于10分貝的多達30副,還有超過百分之十的產品主動降噪量低于5分貝。最終,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將風險監(jiān)測的耳機產品定為中等風險,認為風險監(jiān)測中五成的降噪耳機降噪量不足,可能會使消費者在嘈雜環(huán)境中調高音量,而噪聲聲壓級過高,可能存在一定的聽力損傷風險。

  專家指出,部分降噪耳機之所以欠缺主動降噪能力,主要原因在于產品在硬件設計及算法處理方面不足,不能準確識別并處理外部噪聲,導致降噪耳機在消除外部噪聲方面效果較差。由此可見,即使選用降噪耳機,也不意味著可以暢聽無憂。

  視力要保護,聽力同樣需要保護。日常生活中完全屏蔽娛樂性噪聲并不現實,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在于,盡可能遠離噪聲環(huán)境或減少持續(xù)暴露時間。總體來說,噪聲強度越大、個體暴露的時間越長,出現聽力損傷的風險越高。數據顯示,人持續(xù)暴露于85分貝的噪聲超過8小時就有可能發(fā)生永久性聽力損傷。噪聲強度每增加3分貝,人可接受的暴露時間就要減少一半。如果不得不長時間暴露于高強度噪聲環(huán)境,就要采取防護措施,通過佩戴耳塞或耳罩來保護聽力,養(yǎng)成安全用耳習慣。

  據報道,出于對聽力的保護,國際上普遍呼吁遵循“60-60-60”原則,也就是每次使用耳機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音量不要超過最大值的60%,環(huán)境噪聲最好不超過60分貝。對這一原則,學校、社會及家庭等各有關方面不能“滿不在乎”,或不屑一顧,甚至不當回事。政府和社會須共同采取措施,真正把社會生活環(huán)境噪聲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減少不必要的聽力損傷,打造健康的聆聽環(huán)境。

  時下,很多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視力,會定期去醫(yī)院檢查,但對聽力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殊不知,聽力一旦損傷,同樣很難挽回,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平時要給予足夠的關注,要教育和督促孩子遵循“60-60-60”原則,科學佩戴耳機,增強個人防護意識和能力,在使用耳機時,一定要合理控制輸出強度和聆聽時間,避免在地鐵等嘈雜環(huán)境下聽音樂。須知,無論什么樣的耳機,長時間大音量使用都是會損傷聽力的。萬一耳朵出現耳鳴等癥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yī),積極治療。如果錯過治療的最佳窗口期或者治療不當,聽力損傷可能會終身伴隨。這絕非危言聳聽。

更多

熱門關鍵詞:耳機 殺手 聽力 周志宏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